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说,富贵是人人所想要的,但如果不是正道得来,那我不要。
这不一定是捡来、偷来、骗来、抢来,而是说那不是我该得的,它自己来了,那我“不处也”,“处”,安住的意思,我不要,因为不能安处这富贵。
比如是人家给的,但我觉得我不该得,是不是他搞错了呢?心中不安,不能安处。
这就像前面说的“吃亏论”,不怕吃了别人的亏,就怕不小心让别人吃了自己亏。不怕没得到该得的,就怕拿了不该拿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反过来,贫贱是人人都不喜欢的,人人都想摆脱贫贱,但如果以不义之道脱贫,那我还是不要脱贫吧!
总之是安贫乐道,审富贵而安贫贱。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如果违背了仁,“恶乎成名”?那怎么能被称为君子啊?
“终食之间”,一顿饭工夫。“造次”,匆忙。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工夫是违背了仁的,匆忙急遽之时仍是仁,颠沛流离之时仍是仁。从富贵、贫贱的取舍之间,以至于穿衣吃饭之常、匆忙急遽之时,颠沛流离之中,也不会“去仁”,不会放弃仁。
所以孔子用了“去仁”两个字,深可玩味。不是要你“取仁”,而是叫你不要“去仁”。因为仁本来就在你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