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四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夫子讲:富贵,是人们所希望拥有的。不用正当的、合法的、符合道德规范的手段去获取名利,是不能接受的。贫贱,人们都不希望这样。但是,不以正当的、合法的、符合道德规范的手段去消减贫困,也是不需要的。一个人,不讲仁义道德,缺乏德性德行,那么他追求的名气名声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话,虽是2000多年前的主张,想一想,在今天依然有用、适用、管用。
有些人为名不择手段。
在演艺圈、娱乐圈、直播圈等各种各样的圈子里,有多少人为了出名、为了流量、为了博眼球,不惜触碰公序良俗底线、法律法规“红线”,即使是臭名、恶名,也争着抢着上,有的想着出名后再“洗白”,有的压根都没想“洗”,只要能出名就行。
有些人为利不择手段。
反贪大案要案时常见诸报端,“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贪腐金额一个赛着一个,节节高攀,稍微用点时间浏览一下贪官们的忏悔录,差不多都有这样一句“我也是穷孩子出身,小时候家里很困难”,这是贪腐成性、不择手段攫取不义之财的理由吗?答案是明确的,显然不是。
近来,新闻中连续曝光了几个或违法或缺德的艺人,到头来,怕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孔夫子讲:仁人君子是什么样子呢?即使吃一顿饭都讲德,都不会有“违仁”之举。哪怕是在匆忙仓促,或是颠沛流离的时候,也都坚守内心的仁德。
“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儿,说小也小,说大也大。因为饭桌上的言谈举止,足见一个人的人品如何。所以,孔夫子拿吃饭作举例说明。
譬如,吃饭时不讲礼节规矩,尚未开饭,大家都没动筷呢,有的人就转过转盘,抢着自己爱吃的先下了手,一刻也等不得;有的人挑挑拣拣,一双筷子在菜盘中翻来翻去;有的人专在吃饭时对服务员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不知自己多大的能耐;更有甚者,吃自助餐时,恨不得把餐台上的吃食一股脑都搬到自己桌上……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只要留心,一顿饭,足能看出、且看透一个人的修为品性。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一顿饭如此,急难之中也应如此。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把这句话记下来,记在心里,有好处,没坏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