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各种聚会特别多,喝酒助兴肯定是免不了的了。然而近日,广东一实习生因为聚餐时饮酒过量而丢了性命,令人扼腕。

酒作为商品,本身是没有负面因素的,是饮酒人的不当饮酒才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在中国,非理性的过量饮酒已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专家介绍,酒精致死剂量一般在300克到500克,也就是说,一旦进入体内的酒精量达到这个标准,都会有致死的可能性,无论酒量大与小、身体素质好与坏。酒后猝死可以说是最可怕的一种情况,虽然概率小,但饮酒过量确实会引发心率失常等可以致死的突发情况。
中国人喝酒不像欧洲人那样:天天喝,少量喝,慢慢喝,细细品。就拿啤酒为例,中国啤酒消费有90%以上是发生在餐桌上,而且是短时间内的大量饮用。所以,中国人在国内酒类消费具有低频次、高强度等特点,这就非常容易造成过量饮酒。
饮酒过量不仅会带来健康风险,也会暗藏法律风险。有律师表示,醉酒发生意外引发的民事官司虽然在日常法院的办案量中占据很小的比例,但司法实践中这类官司的判决,也逐渐让人们认识和重视饮酒过程中所可能衍生出的法律问题。
“醉酒后发生意外,虽然无法还原酒桌上的情景,但同桌酒友在法律上一般都会被作出存在过错的推定,在民事赔偿方面,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至于责任的大小,需要根据各自的具体行为而认定,比如有明显劝酒甚至灌酒的行为,承担的责任就更多。”律师说,“从人性来说,出了事之后,人都会自我保护,有的酒友可能会觉得委屈,自己没劝酒、灌酒,甚至都没喝酒,也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为何还要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下,想不承担责任,也不只是口头说说,需要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
可以说,酒桌上不劝酒、不灌酒是对他人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对此,各大酒企也多次倡导理性饮酒,新名酒企江小白更是致力于打造轻松饮酒体验,传递简单轻松的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