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传承的是什么

作者: 安秀张馨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6-09 07:34 被阅读192次

有位老师很直观的解释了“培训”就是“培养”+“训练”。通过近期,频繁近距离接触了一些与“培训”相关联的不同角色(各类培训师、受训人群...)和深入调研的各类培训过程,越来越感受到培训就是一个传承的过程,那么具体传承着什么呢、又靠什么来传承呢......

培训传承的绝不仅仅是技能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卡耐基老先生曾经这样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个人认为可以把这个“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的部分理解为——影响他人的能力。

这就很到位的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培训老师个人技术很过硬、也很能讲话,很有冲劲儿,乍一接触,感觉能力很强...... 可总是很难持续受到受训者的认可,培训后的执行成果总有些不尽如人意。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样的培训师有一个共性——经不住遇事儿!
特别是:有难度的事儿、需要下功夫的事儿、需要持续努力的事儿!

一个经不住事儿的培训师,不可能拿到共赢的培训成果,更难成为持续的赢家。纵有全能技艺在身,包揽成事儿的那个“15%”的全部技巧,也大都总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讲”的层面。

所以,培训师传承的绝不仅仅是技能,以下部分更值得培训师重视!

首先传承“态度”

凡事态度第一。所有的行动结果都源自于对所做事务的那份“初心”的认知。

而作为一名培训师——
对培训课程的精心准备;
到培训场后,培训前设施的认真确认;
培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方式;
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精准传递;
对培训全过程的品质管理......

这些过程中,培训师的“知行合一”,都在用行动有力的传递给学员们,做这件事应有的态度。

其次传承“精神”

如果说培训的过程,由“培训”+“训练”组成。那么“做”比“说”更重要。

而“做”的过程,也绝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单纯讲解的时间段,一定要包含直至学员完全掌握这项技能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至少“培养”和“训练”要拿到成果,必须有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这对培训师的要求就是持续关注或者说要做到——管理好授课后的实践过程。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定位为“培训师”,仅仅是“讲解员”而已。

也恰恰是在对授课之后的管理过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对待与学员培训成果的交流、指导等互动,至少传递着一种“不达目标,永不放弃”的精神。

最后传承“期望”

一个被“期望”的人,总会多一份对“责任”的理解和对自我的期许。

培训师在传递:技能、态度、精神之后,对学员的期望,是在很大程度上暗示学员——你是可以的!你一定做的到!

可以把这份传递出去,并让学员有效接收到的信息,理解为一份无形的“心灵契约”,也许很多时候,这份“契约”正是学员可以走到最后,拿到成果的原因。

如果说知识、技能需要通过培训传递到更多更广的范围!那么一个真正“知行合一”的培训师,就是在每一次培训过程中身体力行的传承者!

每一位培训师全力做到——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和职责责任!各行业必将呈现稳步发展的大好局面!

培训师对于行业发展责任重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训师传承的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ak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