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
(第一章)碑: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第一章)碑: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作者: 大可can713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10:09 被阅读0次

    碑: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现代汉语词典》(1999年修订本)53页对“碑”是这样解释的: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如界碑,里程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由“碑”引申出来的名词有:碑额(碑的上端。也叫碑首或碑头),碑记(刻在碑上的记事文章),碑铭(碑文),碑拓(碑刻的拓本),碑文(刻在碑上的文字;准备刻在碑上的或从碑上抄录、拓印的文字),碑阴(碑的背面),碑志(碑记),碑座(碑下边的底座)……

    村民缅怀前辈生前功绩,最直接的纪念方式,就是将前辈名讳、生平、事迹,以及生者与亡者的关系,依照旧例,至上而下,从左至右,成文刻石。喻石以情,借石千古。其中成文刻石,又有许多不变的规矩。

    比如子为父“树碑”,称故显考(显考,专指已故父亲。显意为大,有父亲伟大之义)。孙为祖父“树碑”,称故祖考。父名或祖父名前加“讳”(音同会),并向右挪半个字的距离,以示尊敬。在母或祖母姓前加“妣”(音同笔。意为已故母亲。有句成语:如丧考妣,意思是像死了父母那样。人常说:生曰父母,死曰考妣),姓后加氏,意同敬重。也有将“考”、“妣”并列书写,也有将“氏”改为“孺人”或“慈君”,意同敬重。

    碑右贴边书写村名。过去:集贤乡路村二都三甲(张姓)或四甲(邢姓)寺庄村。现在:忻州市忻府区豆罗镇寺庄村。有少数碑文,在村名后标注坟地方位。

    碑左贴边书写“树碑”时间。以前:大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应钟之月上浣榖旦。现在:公元1999年清明节立石。以上时间为例。

    石碑正中至上而下书写:故显考某翁讳某某某氏之墓。第一个“某”为亡者姓氏。第二、三个“某”为亡者名讳。第四个“某”为亡者女人之姓。其中“讳”向右挪半个字距离,取意为晚辈不可直呼父名或祖父名。非呼不可时,在父名或祖父名前加“讳”,以消除禁忌。然后从左至右书写子女名字。

    一般情况是,碑上只写子孙名讳,不写女儿名讳,而且书写排序为从右至左。如子有二,在石碑正文正中右面为长子,左面为次子。也有特殊情况,一是子女名讳全写,子在右,女在左;二是子孙名字的排序,如子有三,在石碑正文正中右面为两行,挨正文的右面为长子,长子右面为三子。挨正文的左面为次子。如子有四,在石碑正文正中右面为长子,长子右面为三子;在石碑正文正中左面为次子,次子左面为四子。以此类推,不提。孙随父名排序。此类梅花排序法,在村民邢氏碑文中常见。

    村民对“树碑”立传之事,非常神圣,异常隆重。在此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为谁立?二是如何立?三是什么时候立?

    第一个问题中之谁,大多为村民之父或母,或村民之祖父或祖母。也有个别村民,为叔父或伯父“立碑”,那是极少数的。其中原因,仍脱离不开“非立不可”与“知遇报恩”的情结。

    第二个问题中的如何,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谁立,也就是谁出资。过去“立”块碑,我不知道花多少银子,就是现在,也因“材”而异,一般是二千元左右。二是石碑大小、质量等内容。过去村里的石碑比较小,比如始祖那块石碑,高118厘米,宽62厘米,厚14厘米。现在村民讲究“碑同人高”,高度就是一米六七不等。

    石碑质量,过去一般是青石,现在大多为花岗石抛光而成。因家境而生,有的村民经济宽松,选用的石材也就比较高档;有的村民经济紧迫,所选石材也就普通。更有甚者,将水泥、石子、钢材混合成碑,经济省事的同时,又有时尚与现代的成分。然而,叫人体会不到“石碑”那种历史厚重感。有“别扭”的感觉,也有“轻视”祖先的意思……

    第三个问题与时间有关。村民大多利用春节后走亲访友时间,探讨此事。然后筹划准备。“立碑”时间多在清明或三周年或十年一(即农历十月初一)这天。也有特殊,因情而定,因人而异。

    现将我看到的石碑,成文附后,备后人查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碑: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cd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