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闻一些事,引发了一些感想。
清明回到家,照例去和奶奶聊聊天,现在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见面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越长大,越是无根的蓬草,落脚的时候很少。奶奶见我也是很高兴,高兴我懂事地回来后去拜访她,和她聊聊。她几乎总是一个人,不知已度过多少岁月,寂寞孤独于她怕已是一种生活方式。看上去她身体还算硬朗吧,能吃能走,只是行动缓慢。闲聊中,才知她眼睛原来也不大看得清,老是流眼泪,要不时的揉一揉才看的清一些,走起路来腿其实痛,据说骨头一动一动的,这是我之前所不知道的。我只是无奈,无言,不能做出什么时候么添益的事,祝她保重身体的话竟也说不出口。她说人老了,没用了,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想着以前年轻的时候是如何的强健,眼睛好,指着远处的山,说以前那里也看的清清楚楚,现在十米远都不知道站的是谁了,老了,唉,没用了。奶奶是受了苦的人,这我明白着。不知怎么,每次的谈话最终都会转到对以前苦难生活的感叹上。每到这时,她已经不像在对我说,而是自言自语,盯着虚空,语气平静,大概又回到了当年。爷爷去世的早,那时孩子也多,她独自一人拉扯,加上略大的孩子帮衬着,还有极好心的亲戚接济,维持这个家。尽管生活不易,她还是没有荒废孩子的教育,即使到处借,也是要上学的。一个学都没上过的女人能有这种觉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感动也佩服。就像一些电视剧或小说里的人物,但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渲染,不会衬托的她多么伟大,她永远也只是农村里一个平凡无人问津的老人,就此度过这一生。子女早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大家都懂她的苦,懂得感恩,尚且孝顺。只是年节那几斤肉,几百块钱,大盒小盒的,真的够还恩吗?一时的孝顺,一时的欣慰,怎敌那剩下的日子里一人难以排遣的寂寞。不由自主又谈到这方面去了,其实孝顺这个话题很难说得清,也许父母养儿育女一方面是防老,但更多的只是倾注自己无需理由的爱。只是做儿女的,受了这份恩,难免想着要感恩,却因为工作等等原因尽不了孝。这实在是个悖论。父母尚健在时尽孝没有那么迫切,也不会过多去考虑尽孝,总觉得时间还长。可要是真到亲不待那步,大概才有了这个意识,始觉自己做的太少,追忆往日,徒留伤感。我尚没经历生死离别,谈这些未免还有些主观臆断,只觉得尽孝是个悖论。
奶奶还谈到村里一个大叔近日又要动手术了,腿已经走不得,骨头都坏死了。说的挺瘆人。不禁感叹人到老了难免身不由己,身体各方面机能退化,毛病迭出,又如何享子孙之福。始觉长命百岁未必是好的祝福,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
正巧这天又无意中瞥见桌上一堆药,看看发票原来是爸的,是些医治脖颈痛的药,还有几瓶滴眼的药水,之前就听他说过视力有些模糊,又不是老花,这种年纪怎么还能近视了,怕是白内障,劝他去看看确诊一下,他大概也是嫌麻烦不去。脖子也痛,过了这么久大概更严重才买了药来吃。可眼见这些,我又能做的了什么,即使浅薄的几句安慰的话也不好意思说出口,农村的苦力人是受不了这个的。若询问他的健康,反倒会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从来他都是父亲,庇护自己的孩子,现在反倒孩子来嘘寒问暖之类,总觉得别扭吧。所以我从来都不解风情,不擅浪漫,和他一样。
一日之内竟遭遇很多老病之事,难免不感慨。一个人到老时,其实享受不了太多生活的快乐了,特别是劳碌一辈子的人,老了还得偿还身体被过度消费的债。农村的人又缺少精神生活,物质上的享受到老时倒又没那么重要了。所以,这一生的努力,似乎都仅仅是为了活着,活的更好些,可真正享受的时光又有多少。一生中,辛苦烦恼总是常态。
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村父母,最大的满足也只是看子女成家立业,出人头地罢了。
我开始本想着自己正处青春最好的年纪,竟有些恐惧那遥远的暮年,是不是想太多了。写着写着,觉得确实想多了,即将步入暮年的父母,才是应该多想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