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时机在哪里?

教育的时机在哪里?

作者: 华琴_5c0e | 来源:发表于2022-12-06 17:52 被阅读0次

    学习成功源于学习主体的内驱力,所以,总是会跟孩子们说,要为自己学。

    早晨巡视校园,偶遇学生自己在班,在我还没走到班级教室之前,总会有机灵鬼把头从门探出来,然后朝身后大喊一声:“华校长,来啦!”

    于是,教室里面一个个赶紧端坐,做出即将认真早读的样子。就这样当做不知道,走过去?不合适。总得要面向这帮孩子说点什么,貌似才不辜负孩子们的表面回应。说什么呢?一般都是如下内容—“看到华校长来,知道读书,非常好!但是,读书,是为谁读的呢?”孩子们都知道正确答案—当然是为自己读。可是,如此这般谈话的效果自己也知道,并不深入,所以有限。

    今天,班级里有几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到班,但是,上完数学课,批改完当天的数学作业,要在群里反馈当天孩子们学科学习的情况时,发现已有在家的孩子正常学习,并请家长帮忙把当天的作业发到了我的手机上!

    于是,当天反馈“当堂练习”情况时,表现优异的名单里就有了这个孩子的名字,还有了这样一句解读—虽然居家,但是同步完成作业,特别要表扬!

    午饭后,在班级里反馈当堂练习优秀的名单,也读到了这个孩子,立即就引来一阵质疑:“老师,她今天没有来啊?怎么能得到星呢?”

    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慌不忙翻出这个孩子的作业照片,请全班一边看一边批改。改完,再问全班:“她的作业,写得好吗?”异口同声“好!”

    “她虽然没能到学校,但是在家里跟我们一样写好作业,对不对?

    自然,又是意料当中的肯定:“对!”

    “所以啊!不到学校也能一样学!”

    担心孩子们没听清楚,再强化一遍:“谁听讲好?能把老师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

    “老师说,不到学校也能一样学!”

    好像心有灵犀,下午,几个没能到学校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都把作业拍照传给了我。

    学习,早已过了对学校过分,甚至是唯一依赖的阶段。终身学习的倡导,已经将学习的场域延展到无处不在,将学习的时间弥漫到无时无刻,对于这一点,我们也需要抓住时机,结合具体事情,对孩子们做引导,让孩子们有感受,从而实现教育的自然,甚至是无痕发生。

    由前后两个场景的对比,重点凸显教育对于时机的呼唤,甚至是倚赖。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需看准时机,再伺机而动:早了,不成熟;晚了,没意思。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想起体检时候,遇到一位老师和一位医生。这位老师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对后面排队等候老师的问询不予回答。这位医生见状,联想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遭遇,特别感慨—老师一定要有爱心,有热情,能够及时回复孩子,帮到孩子,最重要!言谈间也潜藏着对时机的关注与把握。

    昨天下午在班里上完课,准备离开,小白蔫蔫地走过来,告诉我,自己有点难受。当时心想还有一节课就放学,况且现在孩子父母可能也在单位,不一定马上就能赶来学校,就跟孩子说:“还有一节课就放学了,我们坚持到放学,好不好?”孩子心里并不乐意,但还是很听话地背起书包去社团教室。

    看着孩子小小的身影,心里仿佛哪里动了一下,赶紧掏出手机,和孩子妈妈联系。妈妈回复:“马上就来接孩子!谢谢老师!”于是,又赶紧走进孩子上社团的教室,一眼就看到那个小小的身影……

    当牵起孩子的小手,能明显感觉出孩子的欢悦。

    如果让孩子跟随自己的“坚持”,等到放学,会是什么样呢?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有那个午后孩子的欢悦,以及孩子对我的依赖。

    每一天,都很期待在校园里见到孩子们,期待与孩子们一起的校园生活,所以,每天放学,只要不是周五,孩子们跟我道“再见”,我都不舍得说再见,而是跟孩子们说—“明天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时机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cg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