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本质,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搞清楚孩子所想,弄明白孩子所愿,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够有目标的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候会事半功倍,有时候会事与愿违,更多时候孩子无动于衷的样子会让你大为光火。教育孩子是否有效果,关键看是否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是否能与孩子产生共鸣,那么什么时机是教育孩子的好的时机呢?一句话来说就是:做错的时候共情,做对的时候教育。
当孩子做错了事,这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很着急,甚至说都在气头上,可以说是一点就着,孩子的大脑也是处于混乱的状态,这时候我们如果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这时候如果我们大吼大叫,无非就是以下结果:孩子被我们吓住了,满脑子的恐惧感,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为什么错了,只盼着赶快结束训斥;这时候孩子被训斥过了,内心里的内疚感也消失了,反而不去思考犯错原因了。犯错的时候心平气和的给孩子讲道理是不是就效果好呢,可以肯定心平气和肯定是比大声吼叫是好的,但是孩子犯错后情绪也是不稳定的,心理也是很忐忑的,所以犯错的时候教育孩子,孩子做错事,由于非常紧张,怕被打骂,选择逃避,身体会本能地分泌肾上腺素,这个时候,孩子什么都听不进去,根本没法教育孩子,唯一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心情,和孩子产生共情,帮孩子把问题解决掉,然后等待孩子平复情绪。
孩子作对事情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的心情是愉悦的,情绪也是很稳定的,这时候很容易和孩子产生共鸣,这时候我们可以夸夸孩子,要夸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去夸孩子这个人。或者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什么这次能做好,孩子说完后家长可以补充一下,这样就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就会加深对正确做法的印象,往往能够起到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在孩子做错的时候共情,做对的时候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