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清明,朋友圈是很多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人到中年,也曾经历失去和离别,对死亡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对于这个人人想回避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东西方哲学家不约而同的进行了探讨阐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将死亡视为灵魂解脱,脱离尘世,涅槃重生。中国哲学家庄子则提出了“生死轮回”的观念,将生死视为宇宙的一部分。世界文明中,日本对死亡的态度独树一帜。日本文化崇尚像樱花一样凋落的逝去之美,不过这种美好的意象却成了帝国扩张的思想工具。
与友人探讨死亡。友人说他渴望死亡,他表示战争来临他要上前线,以正义之名迎接死亡,会是一种幸运。我仔细想了想,我不可渴望死亡,但也没有恐惧。对于死亡,我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生并不是获得,死也并不是丧失,生并不比死具有更大的意义。生死不能被自己控制。有生的机会,就好好的体验。当死亡来临,便坦然面对。
死亡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忘却。《寻梦环游记》中有一个精彩的设定,人要经历两次死亡,第一次是肉体的消失,第二次死亡是被世人遗忘。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集合,再孤独的人死去,都会有人记得。不过,对于纪念,从宏观历史看,谁都迟早会被忘记。第一次死亡无可避免,第二次死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样无法避免。
死亡的终极意义,我认为是更新。造物主发明了死亡。生命才会一代一代的循环,更新,演化。没有死亡,对于族群,就是失去了调整和适应的机会。可以说,个人的死亡是为了避免族群的死亡。只有个体的死去,文明才得以延续。
在一个昂扬的盛世,其实生活很苦。加上国人对死亡讳莫如深,缺少对死亡的教育和思考。导致了一些悲剧发生。其实苦也是一种体验,生命的酸甜苦辣都值得体验。当你体验完成,死亡来临时,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