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平三潘的这个阶段,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况。即使是这样,孝庄依然全力辅助康熙平三潘,使皇权再次稳固。
康熙平三潘
自铲除鳌拜后,康熙施行了一系列的好政策,使大清国事太平,万民安居。但平安的背后,隐患极大。
对大清江山来说,最大的隐患莫过于三藩。
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守福建。他们都是来自辽东的汉人,为清朝开国而南征北战,功劳很大,实力很强。
清王朝为表彰其功劳,安抚其军心,将高贵的王爵赐给他们,并给予他们大片的封地。
三藩拥兵自重,又暗中互通声气,在南方构建了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
他们表面上臣服于清廷,保卫着清朝的疆土,花费着清廷所发的巨大的军事开销,
但实质上无不暗藏野心,在独立王国中圈占土地,设立税卡,暗造武器,一旦机会成熟,便将起而造反。
吴三桂权力之大,甚至可以选派本应由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号称“西选”,
牢牢地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在吴三桂镇守的土地上,人们只知平西王,不知有朝廷。
对此,康熙与孝庄均有很高的戒备。他们在提高清军战备的同时,安抚三藩,并决意最终将三藩的大权完全收回。
由于孝庄与康熙稳稳地控制着全国大局,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吴三桂等人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各有顾忌,在所谓“太平君臣”的关系下维持了好多年。
在一些人包括满族重臣看来,这样挺好。而孝庄与康熙却不这样认为。
安与危向来都是相对的,而逸豫可以亡身这个道理,又是孝庄与康熙所深知的。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尚可喜上疏,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求朝廷允许他归辽东养老,并希望他的儿子尚之信能承袭王爵,继续镇守广东。
康熙见到此疏,认为撤藩的机会来了。他下谕允许尚可喜归老辽东,但同时命令,
广东已经太平,不需要设藩了,尚可喜率领的全部将士以及他的家人,均转移到辽宁的海城驻守。
康熙这一撤销广东藩属的命令惊动了吴三桂与耿精忠。他们试探着向朝廷上疏,假意请求撤去他们的藩属。
吴三桂与耿精忠此举,既是试探,也是对朝廷的威胁。
在吴三桂看来,康熙未必有胆量同时撤去三藩,因为这意味着南北方的大战!而清兵未必真能打赢。
最后,康熙发话,他已经做好大战的准备,说:“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他认为,既然战争迟早要爆发,还不如自己早动手,掌握主动权。
撤藩令最终发布下去。康熙答应了吴三桂等人的“撤藩请求”,派钦差到达昆明,督促吴三桂早日赴京。
康熙此举出乎吴三桂的预料,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不甘心放弃兵权,思之再三,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举兵造反。
举兵之日,他杀掉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将钦差折尔肯与傅达礼关押起来,然后穿上明朝的衣冠,发布“兴明讨虏”的檄文。
在檄文中,吴三桂提出“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华之乾坤”,奉故明崇祯皇帝的三太子为新皇帝,建元“周咨”,国号仍是大明。这一招很高明,吴三桂以“兴明”为幌子,号召天下汉人起而反清,起到一定的效果。
不到半年,吴三桂大军已出贵州,掠湖南,分兵攻打四川。
四川提督郑蛟麟首先响应吴三桂,接着,广西已故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叛乱,
台湾郑成功之子郑经率兵攻占厦门,湖北、浙江部分地区的守将也纷纷倒戈。六省皆陷,清廷的处境变得十分险恶。
祸事接踵而至。后宫中皇后难产而死,京城里发生了大地震,太和殿出现了火灾。此外,杨起隆在京举事,布尔尼在察哈尔作乱……天灾人祸不断,令人防不胜防。
吴三桂叛乱后,大学士索额图曾主张处斩建议撤藩的大臣。康熙态度鲜明地否定道:“撤藩之举出自朕,他们何罪之有?”
紧接着,他公开吴三桂的罪状,进行全面的军事部署,决心讨平叛乱。在诸多祸事来临时,康熙也毫不退缩,而是从容地处理,显示出他超常的素质。
康熙还果断地将居住在京城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处死,表明朝廷平叛的决心。
消息传到吴三桂耳中,吴三桂大惊,称:“上(康熙)少年乃能是耶!事决矣!”他顿时察觉到自己低估了康熙,气焰因此受到大挫。
孝庄始终十分镇静,坚定地支持着康熙,时时鼓励孙儿,为之出谋划策,成为康熙名副其实的最有力的后盾。
孝庄考虑到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以犒赏;知道各省有偏灾,马上发帑赈灾抚恤;布尔尼叛乱,国内军事空虚,万分紧急,她又及时向康熙推荐了帅才,平复了叛乱……她还时刻关心着康熙的身体,促使孙儿合理调理,以健康的体格迎接挑战。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京城发生地震后,康熙忧劳之下身体不适,十一月下旬不得不暂停御门听政,加以调养。
可是,还没等康熙将身体完全恢复过来,十二月份又发生太和殿起火的事件。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康熙认为“上天示警”,心情之沮丧可想而知。
他又担心国事,于是不顾身体虚弱,再次处理繁忙的朝政。
孝庄对孙儿的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对其健康至为关注。她少有地干预起康熙的起居,传下懿旨:“皇帝自入秋以来,未甚爽健。
且此数年间,种种忧劳,心怀不畅。顷者抱恙,今虽痊愈,但尚未甘饮食。念南苑洁静,宜暂往彼颐养……传语皇帝,勿违吾命。”
康熙深知祖母的苦心,不便违背,于是在南苑休息十天,使身体得到好转。孝庄还不时劝慰康熙,使其摆脱心理阴影。
事实证明,适时的调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法正常进行。
可以说,在大清江山遭遇危险的时刻,孝庄以老病之身,靠着顽强的毅力,高明的智慧,凭借自己在朝中的崇高地位与威信,
与孙儿共患难,再一次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大清这艘巨船化险为夷,走向光明。
吴三桂反叛后,清朝大军南下镇压,出现了北部军事空虚的现象。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察哈尔蒙古亲王布尔尼乘机叛乱,使清朝腹背受敌,险象环生。
康熙忧心如焚,苦无良将可派。孝庄看在眼里,提醒孙儿:“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
孝庄虽然久在深宫,但熟知朝廷要事,熟稔朝廷重臣。在关键时刻,她一语中的,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布尔尼叛乱令孝庄十分痛心。布尔尼是哲哲(即孝端皇后)长女玛喀塔的儿子,孝庄一直把他当亲外孙看待。
因此,只要布尔尼有悔过之心,孝庄可以保全朝廷对他的厚恩。
康熙听从太皇太后的建议,马上任命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北上征讨布尔尼。
临行前,康熙特意嘱咐鄂扎与图海:“大兵出山海关,当宣布累朝待布尔尼厚恩,及朕不忍加诛之意。
彼若悔罪来归则已,否则以敕书付纵还蒙古,持往谕之。即布尔尼等临阵来降,亦当保全恩养。”
图海,满洲正黄旗人,大清重臣,康熙十二年(1673年)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并加封太子太傅。
康熙打算撤藩时,图海则坚决反对撤藩,认为此举可能导致难以收拾的局面。
吴三桂叛乱不久,图海以生病为由,请求康熙撤免他的内阁事务,康熙不答应,特命他管理户部事务,督理大军的粮饷运输。
康熙十四年(1675年),图海向朝廷提出建议:“一应军需不得私派,夫役不得先期拘禁,征收钱粮正项不得丝毫科敛。”
此建议被康熙采纳,保障了社会稳定与饷运畅通。
图海仕途有过起伏,他曾得罪顺治皇帝,并遭到意想不到的惩罚。他的主张也不时与皇帝旨意有所不同,有时有点桀骜难驯。
但孝庄一直留意着图海,认为此人有大才,而且处处以维护朝廷社稷为己任,在特殊时期必能堪当重任。
而且,图海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康熙二年时曾被任命为定西将军,平定湖广西部山区的大顺农民军余部。
这也是孝庄推荐他的重要原因。
此次,鄂扎虽为抚远大将军,但年仅20岁,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临行前,康熙叮嘱他:“凡事要与图海等酌定方略。”
意思就是让他多听图海的意见。
鄂扎遵令而行。所以图海虽然名为副将军,其实在征讨布尔尼的战争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由于京城无兵可派,图海奏明皇帝,挑选八旗家奴中的健勇之士为兵,组织起数万人的队伍。
临行前,康熙明确规定:要严肃纪律,不准扰民。但图海则根据实际情况,认为自己的队伍是临时组成的队伍,要想在战争中获胜,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这些军兵的战斗力。
于是,他竟然大胆地违背康熙的规定,本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原则,命令家奴在沿途州县抢劫,获得无数金帛。此举激发了新兵的积极性。
大军到达察哈尔,即将与叛军交战前,图海又对军兵们说:“路途上所抢掠的均是士民百姓,没什么宝贝。
而察哈尔乃是继承元朝皇族的直系后人,数百年基业,珠玉宝货不可胜计,你们如能在战争中获取,可以富贵终身!”
此话一出,家奴们无不踊跃,盼着以此出人头地。
战争开始了,尽管布尔尼精心部署,倾全力与清军决战。但面对数万之众的“亡命之军”,布尔尼失败了,仅以三十骑仓皇逃遁。
在路途中,布尔尼被奉命前来会剿的内蒙古科尔沁额驸沙律击毙。
严重威胁朝廷安危的布尔尼之乱被迅速瓦解,消息传到京城,康熙极为振奋。
在布尔尼叛乱之前,陕西也出现了险情。
康熙十三年(1674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发动兵变,倒向吴三桂,占据汉中、兴安等地。康熙极其忧虑。
陕西是控制整个西北地区的咽喉,如与四川的叛军合在一起,进攻京城,则局面难以收拾。
他急忙委任贝勒董鄂为大将军,征讨王辅臣,同时派在京城任职的王辅臣之子带圣旨安抚王辅臣,希望他回心转意。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康熙任图海为抚远大将军,急赴陕西,剿灭王辅臣。
图海再次不辱使命,首先在虎山墩打败王辅臣的万余兵众,然后实施心理战术,积极招降王辅臣及其部属。在他的努力下,王辅臣最终投降,陕西得以安宁。
紧接着,图海又成功地招降了吴三桂部固原巡抚陈彭等所属官兵四万八千余,建立功勋。
康熙欣喜地赞扬图海“筹划周详,布置神速,剿抚并用,克建肤功”。
此后,图海多次击败叛军,招抚降将,为清军平三藩之乱立下不世功勋。康熙特赐诗表扬:“两朝密勿重元臣,秉钺登坛西定秦;钟鼎功臣悬日月,
丹青事业画麒麟。”另一诗为:“威名万里作长城,壁垒旌旗壮远征;绥靖边陲驰露布,凯旋立秦奏阶平。”
毋庸置疑,图海之所以能建立如此功勋,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伯乐赏识。图海的伯乐是孝庄。
在平三潘期间,因为孝庄之前有抚养孔四贞,所以,孔四贞在平三潘时有机会报答孝庄时,也义不容辞。孔四贞的帮助,会在下篇揭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