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3日,外卖小哥彭清林在派单途中,纵身跳江救下轻生女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身受重伤的他在治疗后荣誉加身,赞扬与褒奖接踵而至。
现在,距离救人事件过去半年,很多人都好奇彭清林怎么样了,声名大噪的他是不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果事实出人意料,彭清林仍然在跑外卖,没有借机转行,没有成为“主播”去“带货”,也没有选择当“网红”,还是一名辛苦的外卖员,平均每天要配送40至50单。
当媒体问起他为何没有趁着流量赚快钱时,彭清林说
“欲望是很可怕的,一旦被欲望支配,整个人就变了。
我要控制我自己,活在当下。”
01
什么是“当下”
曾经在全球创下票房纪录的电影《功夫熊猫》,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台词
“人生如梦,时光荏苒。
昨日种种昨日死,未来之事不可期,把握现在莫等待。”
它告诉我们:
不纠结过去,不忧虑未来,过好当下每一天,才是人生的真谛。
那么,什么是“当下”?
所谓“当下”,就是此时此刻,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我们留恋过去,或者期待未来,都不叫活在当下。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和TA出行的节奏就是赶场,没出门前急着出门,到了单位急着去聚会,在聚会场上急着去看牙医,到了牙诊所急着下一份安排。跟TA在一起一天,你心比ta还累。
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没办法安住当下。
活在当下,就是安心在“此时此刻”,
这一刻,在吃早饭,就专心吃早饭。
这一刻在上班,就开心上班。
这一刻,在聚会,就安享聚会。
不要留恋过去刻,也不急于去迎接下一刻。
“当下”不是一段时间,是此刻这个念头。
一念是多久?
“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据此推算:
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30个须臾。
一昼夜有1440分,一“须臾”等于48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我们常用的“一念”就是0.018秒。
当我们说眼前这一念时,这一念其实已经成了过去。
专注此时此刻每一念,投入快乐,我们的人生,便一分钟都不曾虚度。
02
活在当下为明天蓄能
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当下”,要么是活在过去,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要么是活在未来,总是幻想着未来的模样。
你是否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因为早上起得迟,导致上班迟到,然后一直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起几分钟,导致这一天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又或者,当下的工作不尽人意,于是,总是想着能换一份工作,一直期待着那份想象中的工作,而忽略了现在的工作。
一个人之所以不开心,也是因为总是被过去和未来所牵绊。
有时,沉浸在过去,想着过去的美好,想着生命中曾经那个特别的人;
一旦等我们回归现实,发现那一切都离我们远去,悲伤随即蔓延开来,失落、委屈......,都将带我们走入一个负面空间。
有时,幻想着未来,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做着满意的工作,事业蒸蒸日上。
可一旦与目前的现状相比,焦虑不安便产生了,愁容满面,快乐也就不复存在。
但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明天的事情还没有到来,我们唯一拥有的,只有当下;
能把握住的,也只有当下。
那我们又要如何活在当下呢?
活在当下便是活在这一刻,这一分,这一秒;
人在这里,心在这里,把放在过去和未来的注意力收回集中在这里,全身心地感受当下,清空杂念。
具体要怎么做呢?
首先慢下来.
平时我们总是被思维牵着走,焦虑,担忧,各种问题,都是思维制造出来的,而且大多都是负面的影响。
那么我们要试着慢下来,先从一件事开始觉察,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重叠在一起。
比如做家务,我正在打扫卫生,那么我们就把思维控制在扫地,擦桌子,擦地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而不是一边扫地一边去想今天的某项工作还没有做,今天买菜落下了什么等等的事情上。
活在当下,不会想着还有好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然后思维飘到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面,并开始讨厌正在做的这件事。
不能安住于当下,是对正在做的事情的排斥。
慢下来的目的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先专注做一件事,为安住于当下做铺垫。
然后跟着思维走。
因为慢下来以后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的思维走向;
比如冒出一个念头,我们有意识地去感觉思维想要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是工作、学习上的问题,还是自己对未来的担忧。
如果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发生,我们便能判断思维是在制造焦虑了,及时止损,不让它再向前发展。
最后是思维暂停。
思维暂停是把头脑放空,其实也就是冥想。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而不是尝试控制它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身体感受、声音和感官体验等方面,以此来观察自己的思维。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在游荡时,我们可以温柔地将注意力带回到呼吸或感受上,而不是试图抑制或控制自己的思维。
冥想并不是让我们变得没有思维,而是帮助我们与自己的思维建立更加健康的关系。
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放松身心、专注于当下,我们也就不再需要耗费自己的精力去与过去对抗;
也不需要花费时间寄希望于未来如何。
只需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这一刻,读书时不想工作的事,工作时不去想如何安排放假的事。
让大脑做大脑的事,让身心做身心的事,互不干扰,又互相成就。
回到当下后,最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
日常生活便是我们的修行道场,随时随地,每一件事情都是修行,吃饭、穿衣、洗漱、工作......
投入地过好每一天,过好每一个细节,将每一个动作都从容地完成,都是在享受生活。
曾国藩曾有一句座右铭: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专心做好手里的事,其他的交给时间,心境不受其扰,才能既活得自在,又能一番成就。
修一颗安住当下的心
当心离开当下的时候,不是执着于过去,便会去执着现在和未来,唯独忽略了当下。而行为总是在当下,于是冲突产生,烦恼和痛苦由此而来。
修心,是把心安住当下,既往不于咎,未来不追,不迎不拒不相随。心不停留在过去的情绪中,不执着于某个念头上。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来的也不等它,当下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用心感受当下,我们会得到真正的平和与快乐。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看到—释放—转化”疗愈三部曲,把心安住在当下,真正体会“活在当下”的快乐。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身体的感觉,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背后的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感受真实体验,并接受觉察到的感觉,而不是评判或排斥它们,不再被自己的思想“拉扯”,以开放、持续觉察的心拥抱现在的自己,收回注意力放在当下,让心安住在当下,获得更多的内心平和和宁静。
当我们开始活在当下,过去才真正的过去了,也只有我们认真的活在当下,未来才有可能因我们在当下打好的基础而变得美好。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