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到古代强悍的游牧民族,大家肯定会想到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但是,事实上,在公元5世纪,也就是我们国家东晋和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横扫了欧洲大陆,东罗马帝国两次被围,西罗马皇帝逃离了首都,战绩卓越。领导这支部队的,就是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人王——阿提拉。
阿提拉
匈人从何而来?
匈人的祖先,就是被秦汉打败,而后西迁的北匈奴!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并迫其西迁,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匈奴人被西汉军队打败后分裂,南方的匈奴人归顺了汉朝,北方的匈奴人则被迫西迁,他们在欧洲被称作匈人。而这次西迁,也是匈人横扫欧亚大陆的开始。
一围东罗马
匈人帝国版图
罗马帝国已主宰欧洲与西亚四个世纪,但庞大的版图给帝国财力和后勤保障都带来严峻挑战。负责维持统治秩序的军队和官僚机构,日渐腐化低效。在一个世纪前,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变成了相互独立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帝国北部的多瑙河成为了罗马帝国和匈人的分界线。
再看匈人这边,各部落已经在阿提拉父辈手中实现统一。而且阿提拉又曾在罗马宫廷做人质的时候,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了解罗马习俗和政治传统,知己知彼。此时,阿提拉等待的就是一个出手的时机。
这时,机会来了。数千公里外的北非发生动乱,东罗马帝国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转移到北非。阿提拉和哥哥布列达抓住机会,锁定了河对岸一座叫马尔古斯的繁荣城市。由于军力不足,迫于匈人的威胁,东罗马帝国皇帝派来使者和谈。熟悉罗马帝国内情,而且心思缜密的阿提拉负责了整个谈判过程,他借这个机会不断提高赔款价码,并要求将逃匿在帝国境内的叛徒和逃兵全部交还。作为回报,匈人承诺会帮着罗马帝国守卫边境口岸城市,不被其他游牧部族袭击。面对着来势汹汹的野蛮力量,东罗马帝国只能暂且答应下来。
一天晚上,对岸马尔古斯城的一位主教渡河来到匈人这边。他带着两个帮手鬼鬼祟祟地刨翻着河岸附近的墓穴。因为这位主教听说,匈人下葬的时候会陪葬有很多的财宝,他打算冒险发笔横财。可是没想到,被刨的墓穴正是阿提拉先辈的墓穴。
布列达和阿提拉得知消息后非常愤怒,他们要求罗马人交出主教。但罗马帝国皇帝认为这件事情证据不足,堂堂一位主教怎么可能会去刨别人家的坟呢?而且不久前,帝国和匈人刚刚签约,帝国皇帝坚信匈人不至于会为这件事毁约。不过,他忘记了北非的军队还没有撤回,多瑙河沿岸的防守力量仍然非常脆弱。
盗墓之事给了匈人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他们宣布条约作废,随即带兵越过多瑙河。帝国皇帝见大事不妙,一方面调集力量对抗匈人军队,另一方面派出使团与匈人首领和谈,布列达答应了和谈。
二围东罗马
在完成了内部的集权后,阿提拉再次启动的战争机器。
阿提拉声称“凡是我所经过之处,都将寸草不生”。他率领军队,突破了沿线设防据点。往日繁华的边境口岸城市,如今成为匈人的餐中肉。这些城市不仅被洗劫,还惨遭屠城,甚至成为废墟,在今天的考古发掘中,常常会有大批散落的骸骨被不断挖出。
阿提拉带领军队掠夺大量财富,把帝国边境向南推移。他的目标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就在阿提拉大兵压境的时候,东罗马帝国祸不单行,都城内瘟疫和饥荒流行,随即又遭遇了大地震,都城外墙的堡垒因此遭到破坏,这都严重削弱了帝国首都防御外敌的能力。
阿提拉迅速击败了城外的罗马士兵。不过,拿下君士坦丁堡可是个大工程。为了避免强行攻城带来的无谓损失,阿提拉果断下达命令放弃攻城,让士兵在都城外围不停劫掠,在断绝资源供应的同时,给城内制造恐慌。最终,帝国皇帝提出投降,请求谈判签约。
谈判在都城里进行,十年前,阿提拉以停战作为交换条件,让罗马帝国付出了高昂代价。但现在,帝国的首都就在他的掌控下,谈判已经变成阿提拉的单方要价。为了尽快脱离虎口,皇帝答应每年向匈人上缴1000千克黄金,这是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个报酬直接让阿提拉成为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并走向权力的巅峰。
侵入意大利
侵入意大利
在公元452年,当阿提拉重新向西罗马帝国要求对霍诺利亚的婚姻时,匈人的军队同时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侵入了罗马帝国的核心—意大利本土。他的军队摧毁了许多城市,并且把意大利东北的军事重镇亚基利(Aquileia)彻底摧毁,使之永久地从地图上消失。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被吓怕,从拉文纳逃到旧都罗马,只剩下埃提乌斯留在北部死守,但所提供的支援却很少。最后匈人军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停止了攻势,阿提拉并接见了由教皇利奥一世,元老院首席议员阿维努斯(Aviennus)及禁卫军统领特里杰久斯(Trigetius)等当时罗马帝国内身份最显赫的人所领导的议和使节团。在一轮相议后,阿提拉决定接受议和条款并撒走,但他也同时警告如果罗马帝国违反对霍诺利亚的婚约时,他会再次入侵罗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