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交流,营造轻松的表达氛围。上课伊始,孙老师很随和地说:“孩子们,看大家已经趴很久了,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孩子们都说好。“我们就玩猜年龄的游戏,是我先猜你们的年龄,还是你们先猜我的。”一部分孩子说,先猜老师的。孙老师说:“那你们就先猜我的,看看我几岁。”有一个孩子说40岁,一个孩子说是20岁,显得他们对年龄没有概念。这时孙老师却哈哈大笑:“虽然你们猜得不对,但是听到这个年龄,我还是很高兴的。不过判断一个人的年龄是要有根据的哟。”这时有一个孩子说是53岁,因为与爷爷差不多老,孙老师说这就是根据。最后孙老师说他61岁了。接着孙老师猜了孩子们的年龄。这看似很随意的谈话,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群二年级的孩子,来到这样一个大舞台,台下坐着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几百号人,肯定会有些紧张的,再加上上课教师是个陌生的老师。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孙老师通过和孩子玩猜年龄的游戏,让孩子一下子放轻松下来,并且有表达的欲望。
2、顺势导入这时,孙老师很自然地问:“孩子们,你们家住在几楼?”“你最高到过几楼?是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说是三十几楼,四十几楼,并且都说有恐惧害怕的感觉。这时孙老师说,在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在高楼上有什么感受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夜宿山寺》。齐读课题。这里,孙老师说:“ 这个题目可不好读,有平舌音,有翘舌音。”学生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读得很准确。然后孙老师说“宿”字是什么意思呢?他边说边画,宝盖头就是房子,房子下面有人,边上有席子,席子上也躺着人。这就是宿,有人在房子里睡觉就是宿,那宿可以组词?学生说住宿的地方叫“宿舍”,住在别人家叫“借宿”,在外面睡叫“宿营”等。那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里。”孙老师表扬了孩子说得准确,谁住在那里呢?学生说是和尚,老师说不对。最后说是作者李白。看到“寺”字,一个土,一个寸,寸土之地就是寺庙。最后看图,你觉得住在这个寺庙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很干净、清爽,还可以看月亮。教师总结,特别美,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3.朗读诗歌。
师:谁来读?指名读,师评价:读得比孙老师好。
师:孙老师也很想读。师加上动作范读。
全体同学起立,一起做动作读这首诗。
4.感悟诗歌。
学生读第一句,师范写“危”字,“危楼”就是什么楼?为什么不说高楼?所以说是指这座楼看起来很险峻。读出这种险峻,学生读(不够高)再来读。
师:你们的手摘过什么?摘过水果的人是人,摘过星星的人是仙人。再想想“手可摘_______”还可以摘什么?
学生:可以摘月亮、太阳、云朵、飞机。
师:哇,姓什么,(刘)仙人的手,握个手。孩子们真善于想象。
师:加大难度,”危楼高百尺,____________”可以怎么填?脚、头可以……
生:脚踩云朵飞(掌声)师:小李白。生:脚踩月亮飞……
师:我们也能想象,也能做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你猜李白想说什么?
生:想说天上的嫦娥好漂亮;想说天上的星星多美呀;想说站在这里,能看到那么远,真舒服呀……
师:为什么不敢高声说话?生:怕打扰天上的神仙。他们在天上干什么?
师:我们再读读这首诗,多美的诗呀!
师:能不能背出来?
5.拓展延伸
师:李白还写了“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人改成“黄河落九天”好不好,为什么?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哪止瀑布写得好,忧悉看的见吗?但是这里却看见。读——
“桃花潭水三千尺……”友情也让我们看见了。读——
师:想听故事吗?著名诗人谢安有一天召集了一大家人坐在院子里聊天,突然下雪了,这时谢安提出了一个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有一个亲人说“白雪纷纷像撒盐。”谢安不作声。孩子们,你们说白雪纷纷何所似?
学生:白雪纷纷似鹅毛(花瓣、梅花、棉花、云朵、羽绒……)请鹅毛诗人上台,请梅花诗人上台……
师:我要讲完这个故事,有一个亲人说“白雪纷纷像柳絮”这个人从此之后被称为“柳絮”诗人。
6.书写生字,提醒“敢”字的写法。下课。
最后,孙老师说,我们要努力做到浅文深教,深文浅教。小学教学不要概念化,不要学术化,不要抽象化。要形象化、儿童化。教想象比教知识更重要,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最好的师德。好课如登山,步步登高。本课我设计了如下台阶:一是从生活中来,如住几楼;二理解夜宿;三补充李白的三首诗;四是补充“白雪何所似”这个故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像旅游、像迷宫、像电影。教学设计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还要有发展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