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华杉讲
孔子讲的呢,是道、德、仁、才兼备,四条。
“志于道”,是有志于大道。儒家讲学习进步也好,做人做事也好,首先是立志,志有定向。没有志,就不能开始。
《大学》里讲“止定静安虑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最后才是虑而后能得,才有收获。前面知止,就是知道自己是干啥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人,知道自己要去哪,这个明确了,才能定,就是志有定向,方向明确,才能开始起步,否则就是盲目、仓皇。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有使命感。小人为利益牵引,君子为使命驱使,有志向,有使命,就能专心做自己的事。没志向,没使命,就成天都在找“下一个风口”。
这是志于道,先问问我的志向是什么,我要为社会实现什么、留下什么。各种焦虑不安的根源都是没志向。有志向,就止定静安虑得了。
正解
志于服务客户,其实就是志于道。因为社会的基础就是分工协同,创新创造人类福祉,实现社会生存发展,这是人间大道。服务于客户,就是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人类社会某个片段的协同,并获取社会给予的回报,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所以要志于这个大道。
华杉讲
“据于德。”“据”,依据,凭据,根据。根据德的标准来行事。
郑玄注解为三德:至德、敏德、孝德。至德,是中和之德,致中和,包容万物,厚德载物,这是最大的至德。敏德,敏于行的敏,仁义顺时,有仁有意,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不死板。孝德,尊祖爱亲,首先是对自己家里人好,由内而外,由近及远。
正解
所以“三德子”这个名字很高大上吗?
华杉讲
德,咱们人人都缺。不要去要求别人,也不必把自己拔得太高,成了道学先生。
在德的标准上,我们一定要先主观,再客观。凡要求别人的,客观的,先要求自己,主观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认真想想自己能做到的标准和范围,把这个要求自己的标准确定下来,按这个范围去据于德,就比较据得住,这就是你的“道德根据地”。
“依于仁。”“依”,依从,依靠,始终一颗仁心,不离开仁。“仁”,爱人悯物,对他人有关爱之心,时时事事替他人着想;对其他生命、物件,也有一颗仁心,离开办公室随手关灯,男生上厕所小便上前一步,不伤害小动物,这都是仁。城市规划设计能给小动物留出栖息地和生态走廊,遵从“物种间礼仪”,这也是仁。
“游于艺。”“艺”,原意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儒家要求必备的技艺。今天的职业社会,就各有各的技艺。这里的游,一般解着游憩,闲暇无事之时,以六艺为乐,陶冶情操的意思。
能有志于道,有使命感;对自己有道德标准要求;有仁心,能爱人悯物;有一技之长,能贡献于社会,自立自强;这四条,就是做人做事的标准了。
正解
志于道,已经有了,但要坚定不拔。据于德,已经懂得了至德的中和之道,敏德的知行合一与通权达变,孝德的继志述事无违色难。但还要不背德。依于仁,恻隐之心备矣。游于艺,于经营管理营销技能,日渐娴熟。
又解:当时读到这里时吹牛了。
志于道,要确乎不可拔如潜龙,做得不够。据德,至德敏德孝德,三德都缺。依于仁,世态炎凉,恻隐之心几失。游于艺,不够专业。生活工作环境不断的变动,人会迷失自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求吾放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