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财务总监的财务不是好财务。刚进入职场,虽然身处低位,但要有放眼全局的眼光,这是现在很多财务人员所欠缺的。
一. 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手中有事。很多职场新人如果没有前辈帮带和同事指导,就会一筹莫展。这种情况下要让自己手动起来,根据分配的工作开始进行操作。财务工作是实操性极强的专业,是对你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考验。从最开始的一笔业务,一张凭证,到一份报表,一个合同审查等等,都要认真对待,做的同时要有所思考,有所收获,熟能生巧。
眼中有事。自己在做事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别人在做什么,因为财务工作各个岗位紧密联系,别人干的事自己将来也可能会干。同时思考别人的岗位要求什么技能知识,与你岗位的关联度,对公司重要程度等等。
耳中有事。工作中免不了各种电话,语言,会议交流,这些交流不能觉得和自己无关。听得多了就会联想得多。
心中有事。要边干边想。自己干的活和之前所学理论哪里一致,哪里又不同,还要想你的工作在本部门是怎样的位置,你做的好与坏对你公司有什么作用,是什么分量。每一个公司对外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在的岗位与业务联系单位有什么关系,对你自身业务能力有多大提高,对自身职业规划有什么影响。
总之,手在做,眼在看,耳在听,心在想,才能全方位快速成长。
二. 尽快熟悉业务流程
了解单位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有的单位业务范围很宽,了解每一类业务是如何做的,每一环节都是谁发起,谁审查,谁批准,谁决策,谁执行,最后结果又是如何。在业务流程内部,各部门之间是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财务部门是相对综合的部门,要接纳多方信息,综合了解整个公司。同时还要了解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自己言行,了解公司经营目标,公司愿景,企业文化,了解本单位在同行业里的地位,优势劣势。这些都有助于你对公司全貌的了解,对你以后大有裨益。
三. 整合相关专业知识
财务专业相对综合,必须了解与财务相关得其他专业知识,比如税务,金融,信贷,银行业务,海关业务,保险,证券等等。课本上都学过,但学的很浅。结合工作后要尽快加以整合,这些会影响你日常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办理事务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提高专业素养。
四. 通晓有关经济政策
这是关乎一个财务人员走多高走多远的事。很多人从事财务工作后,忙于事务,把自己眼界圈定在财务专业领域之内,很难跳出眼前圈子,去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经济发展中,经济法规很多,这部分内容对一个单位有法律指导意义。国家某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导向影响一个行业、企业发展前景。如果熟悉这些政策,可以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比如有些优惠政策,无论税务还是投资方面,哪些可以加以利用,为公司争取经济利益。知道国家一定时期内根据发展规划支持什么,发展什么,打压什么。比如为了支持房地产事业发展,可以通过财政、税务、土地政策多方面去调节;若是想要打压,提高房产税,交易税等,提高首付比率、贷款利率,防止炒房等行为。再比如为了支持某类产品出口,就从外贸政策、汇率、关税等方面去带动。同时也可以为公司避免一些经济损失,为公司领导提供有用信息,体现你的价值,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高度、平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简而言之,不要拘泥于自己的岗位,不要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要敢于创新。很多企业领导最不喜欢的就是束手束脚的财务人员,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很多问题变下方法,灵活调动,就可以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嘛!还要注重综合能力,不要过于只在某一方面钻得太深。在做事情之前,有一些基本判断,如果有些事没太大意义,可以应付过去,合理安排精力也是财务人员必备的素质,不必事事较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