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阅微草堂笔记》

重读《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 叶扁舟 | 来源:发表于2022-05-10 17:37 被阅读0次

去年年初,我系统阅读了《阅微草堂笔记》,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和感动。读完之后,多次想要重读。遂在五一放假期间,开始读第二遍。这回边读边做札记,把一些有特色的事故一一标注出来,读书过程中的想法也记录下来。打算后期围绕此书,写一点推介的文章。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很多鬼神精怪的故事,因此多数学者将归为志怪小说。但作者纪昀对每则故事都交待来源,有些甚至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世间到底存不存在鬼神精怪,纪昀总体上持肯定态度的,但有时候也摇摆不定。这部分内容究竟可不可信,我们以后再讨论。但作者借故事劝善惩恶的美好愿望和良苦用心,却是值得肯定的。其中记录了不少恶人恶报的故事,可见作者的态度。兹摘录两则,分享给简友。

第一则故事出自《滦阳消夏录六》,这是纪昀的四叔栗甫公亲眼目睹的事。一天,栗甫公去外地探望朋友,路上遇到一人骑着马背着包袱向东北方向飞驰而过,突然被柳枝刮到摔下马,昏迷过去了。没多久,一位妇人哭着赶来,说自己的婆婆病了,家里没有钱给婆婆买药。她步行一昼夜去娘家借了衣服首饰,回来的路上被骑马贼抢去了。众人带她去看那个摔下马的人,妇人说抢东西的就是他。那人醒来后,众人问他包袱里装的是什么,他答不上来,妇人却能一一说出来。打开包袱一看,与妇人说的完全符合。骑马贼随即认罪。按照当时的法律,白昼抢劫,罪当绞刑。众人要将他送官,他向妇人磕头求饶。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几十两银子来赎罪。妇人原本就不愿意涉及官司,又考虑到婆婆病情危重不能耽误时间,就拿了银子把骑马贼放了。栗甫公发出感慨:“因果报应之快,从来没有比这个更快的。每每想到此事,就觉得处处有神明。”

第二则故事也出自《滦阳消夏录六》。江洋大盗齐舜庭,彪悍善用飞刀,把刀柄系上绳子,扔出去能伤人于两三丈之外。齐舜庭看中了邻居张七家的房子,将他一家人逼走,强占了房子。张七不知道该逃往何方,求祠神指一条路。他在神像前立一根棍子,松手后棍子向东北倒去,于是张七带着妻女一路乞讨来到天津。后来张七的女儿嫁给一位煮盐工,全家得以自给。几年后齐舜庭抢劫军饷事发,被官府通缉。他昼伏夜行,饿了就偷吃瓜果。一路逃到了天津,准备与那里的同伙会从海上逃走。在距离出海口还有几里路的地方,他饥渴交迫,来到一户人家,试着敲门,想要口吃的。开门的是一位女子,她看了齐舜庭一会后惊呼:“齐舜庭在这里!”家丁闻讯赶来,齐舜庭手中已经没有武器,被众家丁抓住了。彼时的齐舜庭已经换了装容,没有人认识。谁料机缘巧合,而开门的女子却正是张七的女儿。如果不是当初强占了张七的房子,齐舜庭自然也不会在这里被认出,也就不会被抓了。

《阅微草堂笔记》一书记录了1100多条小故事,许多故事读来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原著,必定有所收获。

附:两则故事原文

先四叔父栗甫公,一日往河城探友,见一骑飞驰向东北,突挂柳枝而堕。众趋视之,气绝矣。食顷,一妇号泣来,曰:“姑病无药饵,步行一昼夜,向母家借得衣饰数事,不料为骑马贼所夺。”众引视堕马者,时已复苏,妇呼曰:“正是人也。”其袱掷于道旁,问袱中衣饰之数,堕马者不能答。妇所言,启视一一合,堕马者乃伏罪。众以白昼劫夺,罪当缳首,将执送官,堕马者叩首乞命,愿以怀中数十金,予妇自赎,妇以姑病危急,亦不愿涉讼庭,乃取其金而纵之去。叔父曰:果报之速无速,于此事者矣。每一念及,觉在在处处有鬼神。 《 滦阳消夏录六 》 

齐舜庭,前所记剧盗齐大之族也,最剽悍,能以绳系刀柄,掷伤人于两三丈外。其党号之曰飞刀,其邻曰张七,舜庭故奴视之,强售其住屋广马厩,且使其党恐之曰:“不速迁,祸立至矣。”张不得已,携妻女仓皇出,莫知所适。乃诣神祠祷曰:“小人不幸为剧盗逼,穷迫无路。”敬植杖神前,视所向而往。杖仆向东北,乃迤逦行乞至天津,以女嫁灶丁,助之晒盐,粗能自给。三四载后,舜庭劫饷事发,官兵围捕,黑夜乘风雨脱免,念其党有在商舶者,将投之泛海去。昼伏夜行,窃瓜果为粮,幸无觉者。一夕,饥渴交迫,遥望一灯荧然,试叩门。一少妇凝视久之,忽呼曰:“齐舜庭在此。”盖追缉之牒,已急递至天津,立赏格募捕矣。众丁闻声毕集,舜庭手无寸刃,乃弭首就擒。少妇即张七之女也。使不迫逐七至是,则舜庭已变服,人无识者。地距海口仅数里,竟扬帆去矣。《 滦阳消夏录六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阅微草堂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hl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