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读书笔记|《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作者: 只为看见更多 | 来源:发表于2023-03-09 22:10 被阅读0次

    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 

    樊登是一个用读书改变自己生活的人,罗胖也是。

    >> 永远不要对一个你没有了解过的事物说“不”。如果轻易拒绝,不经意间,说不定你已经错过了一个宝藏。

    >> 教育和商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商业的本质是迎合,而教育的本质是改变。

    >> 为什么叫“哈佛苏联模式”?就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以为是自己把学生教育成了精英。实际上真不是,这些人本来就是精英。

    >> 在大学里真正能够给你带来帮助的东西,是你读的那些书,那些你自己去图书馆借来的书。

    >>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里强调: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因为阅读有两个特点: 主动性。 针对性。

    >> 阅读可以让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

    “多向度的人”的思维体系里有三大支柱: 

    第一个是事实。在科学语言里只有事实,只有每个人能看到的事实,每个人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数据才可以进行分析、做决策。 

    第二个是逻辑。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析能够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这些知识应该是从小开始渗透的,但大多数人掌握得并不好。 

    第三个是批判性思维。要对所有的事实和结论保持怀疑态度,问清事实和结论的真实性。从事实到审辩式思维的循环,是在思维科学体系中不断训练的思维方式。

    “多向度的人”同时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性能力与享受美好生活的感性能力。理性能力并不是学好数理化的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将知识组成思维体系,再转化为能力——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生活中一切问题的能力。

    >>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有大量的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了观光式的学习,它的特点是“打卡”。

    >> 我们的人生其实也分为沉浸式和观光式。很多人把这一辈子过成了观光式的,一路上了大学,工作,谈恋爱,结婚,买房子、装修,接着生孩子,养孩子。你会发现我们永远活在程序之中,没有乐趣,也不喜欢,更没有成为专家。

    >>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当作别人的责任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成长得非常慢,他永远在怀疑,永远在排斥,永远在挑剔。他甚至希望你把一本书浓缩成一页纸,再之后一页纸也不行,只接收最关键的三句话……这个人一定会在学习上越来越懒惰,最终停止学习和成长。

    >>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看完一本书的时候我记不住什么,但每次我绘制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并且在录制的时候讲一遍之后,这本书80%的内容就都被我记住了,而且很难忘掉。

    >> 你会发现自己在讲书的过程中需要旁征博引,而这种引证来自你现在的知识库。不断地积累和练习,会让你的知识库越来越丰富,而且所有的知识连接都会逐渐建立起来,而这种连接数的指数级增长,会令你的大脑更强健。

    >> 我从一本书里能够迅速地提炼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我知道这东西能卖钱,这些东西就是值钱的东西,别人听了会感动、受到启发,或者觉得耳目一新,是之前完全没有听过的。我对什么内容能产生价值这件事很敏感。

    >> 辩论的训练是规范发声体系和控场能力;电视台的训练是增加幽默感和趣味性,你想吸引眼球,得有趣味,得好玩儿;校园讲课则是提升内容提炼和价值挖掘的能力。-也是自媒体的三要素。

    >> 绝大部分人是拥有学习、进步、阅读的欲望的,但是最后往往坚持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阅读是一个辛苦活儿,它特别需要阅读者做深度思考。对于很多人来说,教育环境使然,思考成了一件稀缺品,再加上需要坚持,成为习惯,阅读就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浅尝辄止的阅读没有乐趣;另一方面,知识得不到有效的转化,难见成效。

    >> 讲解并分享一本书的过程要经历三个环节,第一是筛选,第二是过滤,第三是选择。

    >>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可以细分出很多部分

    1.简洁。简洁有效的表达,是非常高的境界。简洁代表一个人能够准确地概括一件事情,它说明这个人对这件事情吃得足够透。

    2.幽默。怎么培养幽默感?幽默感因人而异,并且和听众的感知力也有关系。

    你得知道什么是好的幽默,什么是糟糕的幽默。比如,用伤害或者贬损他人的方法来开玩笑,是糟糕的幽默;用自嘲和反省的方式开玩笑,是高级的幽默。

    3.说服力。

    如何提高说服力?第一个是看优秀的电影,学习里边那些主人公的表达方式。比如《勇敢的心》《阿甘正传》,优质电影里的台词和演员表演的节奏,一定是非常考究的,而且是拥有力量的。

    第二个就是阅读好的文字作品,向这些作者学习怎么讲话。

    4. 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同理心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同理心的培养是最费劲的。这可能跟童年生活经历有关。我见过很多人一辈子都培养不出来同理心。他们根本感受不到对方不愿意,感受不到对方有为难情绪,总是一厢情愿。所以同理心的部分是需要弥补的,甚至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5.爱。

    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去讲书的时候,就不用计较讲每一本书时的得失,不用计较收听率的高低,你所看中的是每一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听你讲的书,改变了命运,你的讲书就是有意义的。所以你衡量自己的收入和损失不是来自钱、效果,而是来自爱。

    每个人都可以讲书,为什么有的人讲出来就是没人愿意听?

    比如单田芳、刘兰芳、袁阔成这些人,他们的秘密就是特别会表演,他们能表演得精彩绝伦。

    比如梁文道,你能说梁文道讲书像单田芳一样吗?不能。他就是淡淡的,但是你依然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呢?他能在内容深度上“碾压”你。他在准备内容的过程当中,延伸出了很多的知识点,他理解文本的深刻程度比听众高得多。

    >> 某种程度上说,受众是需要被“碾压”的。“连我都‘碾压’不了,我干吗要听你讲?”所以,要么你的表现力技高一筹,要么你的内容道高一丈,要么你的见解、思维方式别出心裁。

    >> 把人培养成瑞士军刀型的人才”。现在都流行这个说法——你必须成为一个瑞士军刀型的人才。在过去,你只是一把刀,你负责“切割”这一件事就够了;但是现在,你慢慢发现,你还得拧螺丝,还得开瓶盖。你又要带团队,又要去谈判,又要教育孩子……所以你必须让自己具备一身武艺。

    >> 一身武艺的特点就是你首先得有刀的那个功能,得有自己锋利的那一面。换句话说,你得有自己的主业,同时,别的能力也不能太差。这就是瑞士军刀型的特点,一点突出,其他的不弱。

    >> 读书无用?——“Keep learning”(持续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读书只追求有用?——善用邓宁-克鲁格效应。

    只是催化剂,只能助力,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己。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赖书,就会落入“读书功利化”的陷阱。知识本身是非常有用的。

    邓宁-克鲁格效应的核心就是你经常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些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有的人只读自己能“够得着”的书,这样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认同的那个层面。

    >> 有的书我读不懂?——小心你的存量技能“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读得懂。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学人家读《瓦尔登湖》,真的完全读不下去。38岁那年,我又想起了它,这次一读,收获颇丰。这就是经典,买回来,放在书架上不会吃亏。

    >> 读一本小说,能够很快地抓住小说的主旨,知道它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人物主线是什么,这个能力真的是慢慢练出来的。随着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读过的书的种类不断增加,感受过的书的行文方式越来越丰富,见得多了,就很容易抓住重点。怎样才能够快速阅读并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

    >> 有趣的例子:

    经济学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前几年,北京的机场高速要停止收费,有一些经济学家站出来反对,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便责怪经济学家。

    如果你到新加坡去,会发现当地马路上直接就有收费的仪器。只要你想走快速道路,交足够多的钱,就可以保证让你走有一条完全不堵车的道。虽然价格非常贵,但这就是经济学的方法。经济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管理学是处理当代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所以它背后隐含的其实是领导力。

    >> 几乎人人都会在某一时刻陷入人际关系的痛苦当中。比如,不会带团队,不会向上管理,不会汇报工作,不会处理工作中的人际问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比如怎么去塑造共同的愿景;怎么通过沟通来开阔我们的沟通视野;怎么被人尊敬和信任;怎么给别人做反馈;怎么表扬;怎么批评;遇到别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怎么舒缓对方的情绪。

    >>有的时候看书前是没有想法的,但没有攻击性的目标去看,反而思维不会受限(无论是周围人对这书的介绍,还是书的推荐,还是作者的目录框架,以及自己带着目的去寻找答案等),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学习管理学知识时,我觉得不需要读特别老的书,读最新的就好,像《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可复制的领导力》就是很好的书。

    >> 哲学可使人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层次。假如你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每天脑子里想到的都是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那你很难给别人带来更高层次的启发。

    >> 读了很多的哲学书以后,你才能超脱于现状。你所关注的问题太小,是因为你没有看到更高层次的那个问题。所以,这只能通过哲学来解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是哲学的终极问题。

    >> 假如你在读一本书时,完全没有人生经验,你就会觉得它没意思,因为你不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

    >> 在麦家老师写的《人生海海》里,我发现,这里面的人怎么都死不了,总要顽强地活下去。虽然艰苦,但没有一个人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人是非常顽强的,甚至最后书中的主人公疯了,他都没有死。实际上,你会看到,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发疯是一种自我保护,人发疯是对自己大脑的保护。如果你不保护大脑,可能就自杀了,就死掉了。他宁愿让自己疯掉,也不愿意选择死亡。

    所以,《人生海海》里边有人“生而顽强”这个主旨。这就是人生的经验。

    >> 所以如果你“看”过这个世界,你了解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当你看到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出现了某种状况时,你就能够联系到这一状况与哪个理论有关,知道他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 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儿,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意识不到的时候,你没法儿突破。只有生活阅历足够多,才更有可能发掘出突破的机会,才能让你突然意识到,在某件事上自己怎么这么幼稚,你对于某件事的观点竟然是完全错误的,所以被别人批判。

    >> 要想把一本书读懂,还要养成读完以后总结的习惯。这个可能得益于我过去读的很多书都是为了讲课挣钱。我读完一本书,必须写个PPT,然后拿出去讲课,所以养成了这个习惯。

    “樊登读书”最早的盈利模式不是讲书卖录音,而是卖PPT。把读过的书总结成一个PPT,这个方法非常重要。

    >> 阅读间隔会打破你阅读的乐趣和快感。古人有一句话讲“好读书,不求甚解”。这话其实有点道理。先把这本书大略看看,如果你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那你就放下,这本书的知识暂时还不归你,跟你没缘分。

    >> 飞机和高铁上是非常好的阅读场所,因为手机的网络会受限制。

    >> 现在的互联网学习方式有一个弊端——得不到意外的惊喜。

    >> 所以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一条主线。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读完了,问自己,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 我和一位朋友都解读《从0到1》,他发现自己画的重点跟我画的重点完全不一样,他老爱画那种名言警句,而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重点。那么,什么才是一本书真正有价值、值得记录的内容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总结了8条评判标准。

    1.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

    2.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要记住它。

    比如《最好的告别》,上来说每个人人生的最后那一关是怎么过的,大部分的人都是因为摔了一跤,然后离开人世的,等等。你立刻就会将此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觉得自己迟早都有这一天的。所以当你觉得问题很严重时,你就马上想要进入内容里去。

    3.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戒烟最重要的是不要调动毅力,如果你调动毅力,那你肯定戒不了烟。这跟我的认知完全相反。我过去认为,戒烟不就是靠毅力吗?不是,戒烟是轻松的、愉快的。如果你动用了毅力去戒烟,那么证明你潜意识当中认为抽烟是一件好事,你只是抑制住自己不要抽。

    我看到这儿就很好奇,戒烟不靠毅力靠什么呢?他说,靠的是认知。

    你必须彻底认识到抽烟有多糟糕,清楚地知道抽烟对肺的伤害,对心血管的伤害,对大脑的伤害,对周围人的伤害,等等。知道了以后,你就会把它视作一双磨脚的鞋子,你受得了每天穿一双磨脚的鞋子吗?肯定受不了。所以你会像脱掉一双磨脚的鞋子一样戒烟,让自己一下子畅快。这时候你看到别人抽烟,你可以凑过去,看着他——过去戒烟的人一看到别人抽烟就受不了。现在你可以满怀悲悯地看着他,觉得他真不容易,还在抽烟。当你把这个逻辑理顺了以后,你会觉得书中的内容很有道理。

    4.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

    5.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

    6.不同侧面彰显书籍内在价值。

    7.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冲击这一条就见仁。

    8.书中的奇闻逸事,增添讲书的趣味性

    >> 利用故事把一个道理讲清楚。 如果你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能更平实地把一个道理讲清楚,那你就讲故事。换句话说,就是再创作。但要切记,这种创作一定不能加入个人化的判断性的解释,因为你的判断不是作者的判断。

    >> 我看完每本书之后,都会绘制一幅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最难的是第一笔。这第一笔也是最有意思的,我把它叫作“坡道”,这个坡道完全是根据自己对书的理解建立的。构建坡道的时候,你可以用书里的内容,可以用自己的经验,也可以用自己的故事。

    ·建坡道的时候,你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

    ·构建坡道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听众从一开始就重视这本书,让听众觉得这本书有意义。

    ·比如《增长黑客》一书。我第一句话就讲它的意义:这本书解决的是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增长。然后开始举例说明,用了书里面Airbnb的故事。直接表达目的。

    ·有些坡道是出其不意的。比如《这书能让你戒烟》。我先不讲内容,而是说为什么今天要讲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戒烟竟然不需要用毅力。我相信你们对这个也会很好奇,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为什么不用毅力就可以戒烟。

    ·有的坡道比较难找,就需要制造一些亮点。比如《活好》是一本作者与百岁老人的谈话录,非常具有挑战性。它没有工具,也不是哲学书,更不是什么理论书。怎么建立坡道去引起别人的重视呢?我当时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机会和一位百岁老人交谈?如果你在人生当中有机会和一位百岁老人交谈,他跟你畅谈他的人生经历,你愿不愿意听?

    >> 《能力陷阱》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很多人特别容易陷入自己的专长。因为擅长做这件事,所以使劲做这件事,越使劲做这件事,就越擅长做这件事。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陷在自己的人生局限里了。

    -End-

    只为看见更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jz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