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客套不可少

客套不可少

作者: 白志奋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6:48 被阅读0次

吴军老师在《态度》一书写给女儿的信中提到商务中礼节的一些细节,反观自己,在这方面是欠缺考虑的,也没有注意到身边同事有做得好的。

吴军老师的女儿收到亚马逊的实习邀约,吴军老师给女儿的建议是先打电话感谢对方,并告诉对方自己将通过邮件正式接受邀约,不是单纯的打电话,是为了更有人情味。告诉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相关人士和自己的老板,最好给面试官也发一份邮件,表示已经收到邀约并且打算接受。

在另一封信中,吴军老师对女儿完成实习之后的建议是,在离开前要当面向所有的同事道别,表达自己的谢意,告诉他们自己度过了愉快的实习期,并表示希望以后有机会继续合作。回到学校之后,应通知导师自己已经回到了学校,并且感谢导师对自己的辅导和照顾。

这样的交往是温情脉脉的,也会让一个人在职场中变得更受欢迎。

想想自己在职场中的经历,完全忽视了人际交流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科刚毕业之后在一个小公司,公司还未开业,呆了个把月,一天人家告诉我公司还没开业,暂时不需要人,我把自己的东西迅速收拾好就撤了,没和什么人打招呼。其实,自己也没指望这份工作,知道自己过不了多久就是要走的,所以没有任何怨气,一声不响走掉完全是对人际交往缺乏考虑。

在学校和导师相处也是类似的处理模式,平时导师不找我,我也不找导师,到了不得不找的时候,才主动约导师。平时和导师接触比较少,论文有问题,导致最终答辩不顺利,导师以为发毕业论文初稿给他的时间太晚,其实是早发过之后自己一直没再管,导师可能由于忙而忽视了自己的邮件。如果平时能够多和自己的导师沟通,可能让毕业答辩变得顺利,毕业后还能保持良好的关系,自己会多一个生活中的老师和朋友,而现在的情况是自己毕业后和导师再没有了联系。

还有个生活中鲜活的例子,作为大龄单身男,少不了同学、朋友和同事着急自己的终身大事。有几例情况是这样的,别人介绍后,自己就和女孩联系,然后见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真正的问题是自己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牵线的人,被介绍的人可能是牵线人的好朋友,自己这样不了了之也不告诉对方,下次对方再有合适的人也不会告诉我了,会客气地告诉我没有合适的人。

稍微想一下自己所呆过的公司觉得都没有客套的环境,甚至会觉得同事之间有点冷漠,但这不妨碍自己去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大家都觉得彼此冷漠,那就有每个人的原因,自己主动会收获更多。

生活的丰富、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人脉的积累,少不了吴军老师提到的客套行为,而自己完全忽视了这种主动的连接,这样会让自己少很多朋友,而现代社会需要这样的连接,这些连接会成为自己的财富。

相关文章

  • 客套不可少

    吴军老师在《态度》一书写给女儿的信中提到商务中礼节的一些细节,反观自己,在这方面是欠缺考虑的,也没有注意到身边同事...

  • 当然了,这是客套话

    今天上课老师说“当然了,这是客套话”,我开始想为什么客套话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套路。现在都说我们要多点真诚,少些...

  • 凡事留一线

    以前觉得客套是虚伪,很不屑,不过慢慢的发现客套是必备的社交礼仪。别人不是你,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理解自己,客套也是...

  • 人情礼

    在我看来,人和人之间的帮助如果彼此熟悉,那么一切客套和奉承都没有必要,但是如果交情不深,那么物质是必不可少的。

  • 酒最能考验一个人是否沉稳

    小小酒桌,体现人生百态,有人无酒不欢,有人滴酒不沾,酒前三分客套话打头,国家大事时事新闻不可少,没喝酒时个个好,几...

  • 客套

    《纽约时报》里有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纽约城下一小块文化聚居地——中国城。 作者说到,那里的中国人似乎都十分地客套,委...

  • 客套

    “客套”算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的那么的客客气气,不会坦然的吐露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别人就会全凭...

  • 客套

    真诚的人 不会说谎 渴了就添茶 从不假意推挡 破了锅 湿了柴 却偏要生火 执着于客套 你就着了道

  • 客套

    “我烟酒不沾,钱也不缺,真的不必客套,工作上对老板能交代好,就是算我没认错人,没交错朋友,工作互相帮助好,就是最大...

  • 客套

    客套话,百度百科里解释为客气并且套路的话语。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在生活里免不了客套话的存在,甚至客套话本身就是语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客套不可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kv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