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之恋

作者: 碱湖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11:30 被阅读239次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日本这个名字现在在一些民粹主义者那里很敏感,动不动就会被扣上一顶汉奸的帽子,仅管他们也使用许多中日合资的产品,因此就叫扶桑之恋吧!

            当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及两个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随之很快促进了中日交流。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日关系的春天,主流媒体的口径是"一衣带水、唇亡齿寒",好像那场战争从未发生一样。而东渡扶桑,学习日本经验,加快改革开放,又如同清未民初一样再一次热起来,所以历史往往会重演,一幕幕惊人相似。

            记得初中的时候在亲戚家蹭电视,黑白显像管的国产机,"西湖”牌九英寸显示屏,连播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于是女一号小鹿纯子的形象就渗到心里了,健康、青春,后来但凡看见打排球、手球、篮球的女孩子就觉得美,个个都像小鹿纯子。   

            再后来又知道了山口百惠,那笑容到现在都觉得清纯、美好,羡慕死三浦友和了。 和外公去看电影,《远山的呼唤》,多么有意境的名字呢,从此便爱上了远方的山岭,爱上了流浪的人生,爱上了高仓健的冷峻,只可惜自己长着一幅大中华的国字脸,怎么也冷不起来。   

            高中时代《四季歌》来了,童声独唱,歌声带着我飞向富士山下、樱花丛中,东京、奈良,听名字就觉得和中国亲,不像沙俄的地名,长长一大串记不住。读了井上靖的散文,风起时喜欢坐在水边凝望浪花,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于是爱上了日本女人,温柔、体贴,还会做料理呢。

            经常背周恩来的"雨中岚山",想象那少年当年在岚山下的豪情。读鲁迅的《腾野先生》,体会那日本医生人性中的善良和对当时中国人民的同情。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乡下工作,镇政府斜对面有一家父女开的杂货店,很大的那种,女儿长的特别像山口百惠,笑起来更像。隔三差五的去店里转转,买不太花钱的东西,火柴、纽扣、铅笔、墨水、干电池、针线包……   

            再后来中日政治关系开始渐渐变冷,随着钓鱼岛问题的出现,一些地方开始抵制日货、上街游行,电影、电视剧中抗日神剧越来越多,同时网络上AV文化被宅男宅女们接受,关于日本人的负面情绪愈加浓厚。日本人真的很可恨,甚至骨子里对中国人有仇?

              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时我还在县上工作,同事中有一位是日本留学生,他很忧伤的样子,打越洋电话询问那边的友人是否平安。我说日本人不是很可恨吗,现在军国主义死灰复燃,AV文化毒害一代青年,你还同情?他低声和我说那不是日本的主流,中日友谊的民间基础仍然很好。

              读美国人写的《菊与刀》,再一次对日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扶桑,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扶桑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oy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