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五大要素
思维导图的五大组成要素:中心图、分支、关键词、关键图、颜色。
一、用中心图聚焦思考的目标
1、中心图位于纸张的最中央,大小一般不超过纸张的1/9,不小于纸张的1/12。
2、中心图的颜色最少需要三种,创建中心图的原则:抓住第一印象。
3、中心主题一般是写在中心图的正下方。也可以根据中心图的特点,融入到中心图里。
4、中心图没有标准答案,最重要的是它和中心主题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够牢固。有了中心图,再进行发散思维时,就有了思考的起点。中心图一定要形象直观。
5、有形象直观中心图的思维导图更有利于聚焦思考的目标,抓住大脑的注意力。
二、用分支多角度思考问题
1、分支:是位于中心图四周的、像树干一样的脉络结构。是表达大脑整个发散思维的过程,可以看到自己思考问题的全部。
2、主分支:和中心图相连的比较粗大的分支。主分支一定要和中心图连在一起,保持视觉体验和思维的完整性。主分支后面的所有分支为次级分支,是发散思维的产物,发散思维越丰富,分支的数量就越多。
3、在分支粗细方面:由内而外要求由粗到细、自然弯曲,主分支要求由粗到细要特别明显,这样视觉识别度高,缓解视觉疲劳,大脑也更放松。分支的长度,一般稍长于关键词的长度。
4、颜色方面,“主次统一”,主分支要和其相关联的次级分支颜色统一,有助于大脑通过颜色快速分类。
5、在画分支千万不要垂直。
6、分支的布局要求。一般第一条主分支在右上角大约1点~2点钟方向引出来。有了主分支,根据主分支上的关键词继续发散思维(多层级发散思维)。布局完了第一条主分支,其他主分支按照顺时针进行布局。
三、提炼精准的关键词
关键词位于思维导图的分支上,用来表达每条分支的中心思想,关键词要贴近分支写,不要距离太大,由内向外依次变小。主分支上的关键词要明显大于其他分支上的关键词。
关键词的颜色首选使用黑色,也可以和所在分支的颜色统一。
关键词的获取方式:1、发散思维,2、分析提取。
四、用关键图标记关键信息
关键图作用:缓解视觉疲劳、提高大脑专注力、标记关键词,辅助记忆等等。
关键图一般位于关键词的上面,或者替换关键词画在分支上。建议:关键词和关键图同时存在,达到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同时,又能相互提醒。
关键图的大小不能大于中心图。颜色一般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转化关键词的方式和中心图原则一样——抓住第一印象。
在画思维导图时关键图不一定要非常多,但一定要有。大脑天生就对图像敏感度高,图像更容易理解和抓取大脑的注意力。
五、用丰富的颜色缓解视觉疲劳
颜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可以分类信息,缓解视觉疲劳,激发大脑的活跃度,是思维的润滑剂。
在使用颜色时要注意:相邻的两条分支颜色要有对比度。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激发大脑的活跃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