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要节约,不管是用水用电,还是粮食,不要铺张不要浪费,于是节约节约着慢慢就出现了许多的笑话。
一方面是把过程当成了目的,节约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在将来能够更好,本来节约应该是在可花可不花时就不花,而不是什么都想着是节约。在应该花的,对于自己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成功概率极高的不但该花,还应该不惜一切,正确的模式应该是这样才对。
另外一方面为什么节约是美德,因为好钢还得用在刀刃上,如果不懂得节约,不知道轻重缓急,不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的话,必须懂得如何抉择,不然再节约又有什么用呢?当然,为什么会过度节约?把本来是一个好事活活的就成了自己不幸之源呢?为什么吝啬鬼这词就是贬义词?怎么节约节约着就背离了初衷,不是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
之所以会出现走极端现象,往往也是由于“眼睛”不好,稍微远点就看不清楚,只盯着当下。其次就是在面临选择时,用错了方法,自然就不可能如自己预期那样,越努力越幸运了。反对浪费要节约本身肯定没错,关键是对于到底什么叫浪费要有正确理解,本来生活品质,工作效率还能更高的,为了节约,于是一切又变了。
比如,现在家庭装修,一般设计时都会考虑如何才能更舒适等问题,本来目的是为了让家里显得更温馨,更有家的感觉,可是为了节约,许多灯压根就没开过,许多家电压根就不怎么用,美其名曰为了节约。这样的节约不是无形中也在浪费嘛,早知如此,就何必耗费那么多心思,那么多金钱来购置这些东西呢!而且从家庭教育来说,这样就真给孩子带来自己想象那样,积极向上的熏陶嘛?
再如在节假日有空陪家里亲人们出来吃饭,可是为了节约,于是点两小菜就找别的理由,不想要别的菜了。这样场景下,就显得有点尴尬了,本来目的是为了让一家人感受下不一样氛围,从而达到增加大家亲密度,使得能够更加开心。但如果什么首先想着的都是节约的话,能够好得了嘛?这肯定不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如果在请他们出来吃饭时,不是什么都想着节约,怕花钱,能够按照正常的心态,想吃什么就点什么,真正达到请客吃饭的目的,只要不浪费不是挺好的嘛!再有就是比如我们经商的,比如我们邓宗一号专卖店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在专卖店销售员这块觉得一个专卖店有两人已经足够了,毕竟人多,需要开的工资也多嘛!为了节约,自然是人越少开出工资越少越好。
道理没错,问题是销售不是优秀的人越多成交概率也越高嘛,这样来看,人少人多不应该是自己这个行为标准,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更快实现自己的初衷,自然是只要够优秀的人才多多益善才对。所以说,在招聘员工上来说,如果自己连筛选的标准都出了问题,连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都给扔一边,那么,越努力越悲催又有什么好稀奇的呢?
更关键是从某些社会现象来说,有些人他并不是真正想着是节约,按道理说真正有必要节约不应该仅仅只是和自己相关的,只要是一切社会相关资源,在能够不浪费也能达到效果,哪都该节约。偏偏有些人是和自己有关联时,才节约的要命。而和自己没关联比如不需要自己额外再承担成本情况出现时,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铺张浪费得要命。
许多问题之所以会存在,会给自己工作,生活带来糟的影响,问题根源就是在于我们看问题时不够周全,由于看得不够清晰,不够长远,只盯着问题表面,而不是让自己尽量看清楚真相,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必然就出现张飞与岳飞打得满天飞这样现象,虽然自己想的不是这样的效果,明明是口渴,非以为是天寒衣服穿少了,这怎么能够真正的解决得了问题呢?
就因为想着要节约,把过程直接给当做目的,而把真正目的给忘一边去了。这肯定就不叫美德,更多的是形成了吝啬的性格,无论对于自己事业发展,你该投入时想着还是节约,没有付出哪来收获呢?哪怕家庭生活,没有一个正确价值标准,一切都是以节约为目的,夫妻能幸福生活嘛?孩子教育来说在这样环境下长大又怎么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取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