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情的力量》书摘

《共情的力量》书摘

作者: LuckyLinda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08:44 被阅读0次

    用时4小时33分钟,终于读完《共情的力量》这本书,以下内容是我整理的本书摘要。

    第一章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

    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共情的定义:为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并主要讲解了共情的两面性,共情的两面性是指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既能用来助人,也能用来害人。

    此前我一直以为共情都是善意的体会别人的痛苦,原来共情具有双面性,包含善恶动机,既可以行善又可以作恶的,就看使用者的心术如何了。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讲,共情是一种工具,有疗愈功效,可以看透并接近他人。也是把刀,在好人手上是手术刀,在坏人手上就是杀人的刀。

    第二章 我为什么研究共情:大卫的故事共情深知人们精神之强韧

    第二章一开篇作者直接讲述大卫的故事,大卫是他唯一的同胞弟弟,可是却一步步走向自杀的道路。作者内疚自责的是,当时因不会共情,没有解读出他弟弟的求助信号与真正需要,才不可避免悲剧的发生。所以作者开始研究共情,作者关注共情,是因为他想挽救他的弟弟,想去指导他人不要再犯他自己犯过的错误,也是为了拯救他自己,他从而走向共情之路,因为共情是通往爱和宽恕的道路。

    第三章 共情的产生:为什么看你那么疼,我也觉得疼

    作者列举了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如蚂蚁和毛毛虫之间的共情关系;大象和犀牛的共情故事;还有大猩猩和一只受伤小麻雀的共情故事,它们也有共情的能力。作者认为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共情。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无法相互理解,也无法相互寻求支持、鼓励、温存和爱。如果没有理解对方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我们就读不懂他们的意愿。

    作者还通过共情的神精生理基础,向人们解释:不管多大的孩子,如果他们哭的时候能得到安抚,笑的时候能听到他人的笑声,他们就会相信外界会用安抚的方式来回应自己的情绪。换句话说,与有爱心和专注的人之间的早期互动经验,能温柔地呵护和加强产生共情的神经回路,这样能防止我们情绪的剧烈波动。相反,跟愤怒、暴力或忽视型养育者之间的重复互动会让一个人发出或接收共情的神经通路发生短路。这是人类独有的镜映能力。

    每当我们被共情地对待,即人们能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并能敏感地给出回应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值得被如此温柔相待。我们对自己的共情能力也会快速提升,因为我们自己能镜映出外部世界告诉我们的自我价值。

    如果我们没有感受到被爱,我们的感受一直被无视,那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来安抚自己。因为我们没有学会如何照顾自己。所以,当他人受到伤害或遇到困境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很难去给予安抚。因为这时,我们只会呈现出我们曾受到过的忽视和不被关心,我们的关注点还停留在我们自己的那些尚未被满足的需要和渴望上。

    第四章 表达共情:道理我都懂,只需要你片刻的理解和包容

    能够表达共情是感受共情的关键。因为,如同爱、宽恕、诚实,在我们想要收获前,应该先懂得怎样给予。共情不仅仅只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或想法”,共情需要耐心、决心和灵活性。

    共情,意味着你可以带着真心想要理解的渴望问:我能了解到什么?共情,意味着你会用深切的感受和开放的心态来说:教教我。共情,意味着你会在关系中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想知道:我怎样才能帮上忙?我能做些什么?接下来我能怎么办?

    表达共情的7个关键步骤

    学习表达共情——就是把你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能够直击他人内心和灵魂的言语——需要自我觉察、细心反思和大量实践。为了帮助人们学会用助人而不是害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洞察,作者整理出了以下工作指南。

    1.使用开放式问题。

    问开放式问题是在表达共情,因为这样能传达出对每个人独有的反应和回复的尊重。在你问出一个开放式问题的时候,你是想从他人那里了解到事实并进行沟通,而且你是真心对他的看法感兴趣。这相当于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而不是你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封闭式问题就像是把他人关在门外。

    2.放缓节奏。

    共情总是努力把节奏放缓,让情绪得以在深思后有所缓和。炽烈的情绪是无法让人表达出共情的。把节奏放缓能让我们的想法跟得上这些情绪,往产生情绪的情境中加入一些镇静和归因。有意识地努力把节奏慢下来,其实就是在让共情表达出来。

    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共情的表达总是会特别尊重每个人都会发生转变的天性。

    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

    作者提到了生理同步这个词,举例:微笑是我们表达共情的最有力方式之一。

    5.向过去学习。

    共情能在当下的连接和亲密关系中创造奇迹,但也总是同时关注着过去。我们需要去知道并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要明白旧有模式、评判、理论和理想化是如何影响着当下所发生的事情的。当我们学会把过去和现在分开来看时,我们才能客观地看待事情。他人强烈的情绪不一定跟现在发生着的事情相关,却总是源于过去未处理的冲突或是艰难的生活环境。

    6.让故事充分展开。

    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故事可讲,每个故事也都以它自己的速度发展。情会把我们带上一段旅程,有时路途会很艰难,让人疲惫不堪。在有些地方,我们甚至需要停下来,休息下,找准我们的方位,确认下路标。

    7.设定边界。

    设定边界是为了能给对方客观的回应,为此,我们有必要保持自己的抽离状态。设定边界是一种能让共情发挥作用、让注意力一直关注当下这个话题的方法。

    第五章 共情式倾听: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而倾听

    做到共情式倾听需要我们先停止以自我为中心来看这个世界,这样才能全然地投入到另一个人的体验当中。共情式倾听需要我们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不仅要关注说出来的话,还要关注手势动作、大体的姿势、身体位置和面部表情。在共情式倾听时,你要有意识地去放下你的倾向性;要学着如何与他人的情绪产生连接,但又不会被它们带走,能先走进去,再退出来;然后,你还要去探索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存,而且允许自己没有能力给所有的问题都找到答案或解决方案。

    抛开自己,全神贯注地倾听

    一定要给他人机会充分地解释自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在知道了你能知道的关于这个人的目标、动机、意愿、恐惧、梦想和渴望的所有信息之后,就可以用这些信息做出评估了。只有通过这种倾听和评估的过程,你才能知道谁的建议应该被采纳,谁的建议应该不予理睬。只有通过仔细考量他人的品行特征,你才能判断他人的建议是否合理,是否尊重了你的需求和渴望;你才能判断他人的话是否带着倾向性,是否只是希望影响你的想法和感受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偏见和认知定势会削弱共情力

    我们都有一些基于生活经验发展出来的常用偏见,但是共情会敦促我们对这些偏见三思而后行。可变和流动对共情来说非常重要,而僵硬和缺乏灵活性则总会削弱共情的能力。基于头衔、族裔、人种或宗教而产生的偏见总是会带来误解和敌意,让我们难以相互连接。

    共情和同情一字之差,感觉却天壤之别

    共情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会激发我们做出有怜悯心的利他行为;同情是一种情绪,是共享他人的恐惧、悲痛、愤怒或喜悦的一种被动体验。同情意味着跟别人一起感受痛苦或体验情绪;共情则是到他人的内心里去感受痛苦或体验情绪。

    对他人的感觉,感同身受

    第六章 共情与爱:亲密关系的柔化剂

    因为共情,爱才有意义

    亲密关系阶段一:理想化

    理想的图像是想象出来的产物,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只有在愿意把他人看成是他们本来的样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人时,才能够体验到真正的亲密感。

    亲密关系阶段二:两极化

    关系中的两极化阶段可能是很动荡、很没有方向的。但是,如果用共情来指引方向,我们就能学会如何接受这些新的事实,并敢于承认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瑕疵。认识到这点后,我们将会面临挑战,因为我们要理清双方的不足,认清我们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东西,然后决定自己愿意把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变和成长的过程中。在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向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共情来判断我们是否能适应那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判断他人是否愿意改变他们的视角来包容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

    亲密关系阶段三:整合

    整合之爱(integrated love)是我们所渴求的爱,因为只有这种爱才能够填补我们内在的空洞。在关系的理想化阶段,我们希望并祈祷那个理想的对方会填补这些空洞;到了两极化阶段,我们意识到(经常是伴随着痛苦的嚎叫)对方也不是那么理想,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空洞要填;在整合阶段,我们就会通过坦诚的互动、符合现实的预期和对彼此独特性的真心尊重,来努力促进彼此的成长。

    共情能给我们所需的洞察和信息,以理解他人的需要,分享他们的悲伤之深、喜悦之强。如果没有共情所赋予的相互理解和积极参与,爱就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简单词汇。共情,让爱有了高度、分量和平衡;共情是爱的血与肉,是它跳动的心脏,是它求索的灵魂。

    共情让爱成为爱。

    第七章 共情的阴暗面:借感受他人的痛苦来享受折磨人的快感

    抵御共情阴暗面的10个步骤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一步: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

    真正的共情是由真正关心他人和渴望去帮助他们而激发出来的,但有目的的共情则主要关注于他人能给你什么(或者你能设法从他们那里逃避掉什么)。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二步:了解自己的渴求

    如果想要理解你的渴求,就要去问问自己,在你的一生当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也要把你以往的渴求和当今的渴望关联起来。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三步:学着相信你天生的本能

    身处危险时,你天生的共情本能会保护你。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四步:保持注意力

    对他人性格和用意的理解很少来自“啊哈”式的顿悟体验,而总是来自那些随着时间慢慢形成的、值得深信的认知。所以要注意人们心情和行为的细微变化;留心观察那些不太相符的细节和事实;还要让你的头脑对所有的可能性都保持开放的态度。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五步:当心突兀的接近

    如果你感觉到被人催促了,那一定要坚定地维护好自己的边界,而且要清晰无误地让那个人知道自己的预期。如果对方不尊重你的边界,强迫你做些让你感觉不自在的事情,你要说不。要相信你天生的本能,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犹豫。不管别人看起来有多么和善,都不要让自己上当。如果他们很生气或厌恶地走开了,也不要因为伤害了他们的感情或破坏了一段友谊而感到自责或羞愧——要为用共情来保护自己而感到自豪。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六步:小心过冷和过热两个极端

    共情需要一个平衡的温度,可以用冷静的反思把火热的情绪平息下来。如果你在乎的人总在过热或过冷的两个极端中变换,那你的情绪也会随着对方的心情而波动,你就会发现很难达到一个平衡。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七步: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

    责怪他人和共情是相反的行为,因为对他人的责怪是基于谎言,而共情则总是基于事实。责怪他人就是想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而共情则是愿意为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承担责任。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八步:警惕别人为了他们的目的煽动你的情绪

    如果他人为了他们自己的需求来煽动你的情绪,那在表面的关系之下就酝酿有共情的阴暗面。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九步:留意不一致的言行

    我们都偶尔会出现不一致的行为,但是持续的不一致行为模式就表明了共情的缺失。我想强调的不一致性就是指人们描述或定义自己的样子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做事的方式之间有区别。用嘴说比实际做到容易多了,不一致性就是一种明确的信号,表明这个人很难真正说到做到。

    抵御共情阴暗面第十步:记住,共情不是善良的同义词

    讲到这里,本书的第一部分的重要内容就概括完了,接下来是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向我们介绍了8种共情行为:诚实、谦逊、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宽恕,会如何影响我们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给出有益处的回应能力。

    第八章 诚实:清楚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理解他人

    共情对诚实的定义

    共情把诚实定义为能清楚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理解他人,并能以敏感的、不伤害他人的方式就这些认知进行沟通的能力。无情地讲述事实并不是共情的方式。

    以不让对方感到羞辱的方式真诚回应

    诚实是我们在关系中想要找寻的东西,但是我们要以不让自己感到羞辱的方式来听到真相,以不会让我们彼此疏远的方式来说出真相。

    第九章 谦逊:既知道自己是谁,又知道自己不是谁

    共情对谦逊的定义

    共情把谦逊定义为一个平衡之处,在那里我们既能认识到自己的强项,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不会让自己过度陷于任何一个极端。因为谦逊,我们既能避开因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大的陷阱,也能避开因为夸大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气馁这一同样让人自暴自弃的圈套。

    共情如何产生谦逊

    共情所产生的谦逊注重努力去放下自己的理论和偏见,让我们能够带着开放的心态进入每一个新的情境——就是禅修人所说的初学者心态,一种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去除偏见、擦净磨光的心态。

    第十章 接纳:我没那么好,你也没那么好

    共情对接纳的定义

    共情把接纳定义为一个含有三个阶段的连续进化的过程。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学着接纳我们自己的所有矛盾和复杂;自我接纳之后会走到第二个阶段,那时我们接纳他人所有的矛盾和复杂;在第三个阶段,我们接纳两个矛盾复杂的人相遇后产生的每一段人际关系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那些矛盾和复杂。

    共情如何带来接纳

    共情通过扩大我们的视野而让我们做到接纳。通过共情的宽大视野,我们能在全景中看到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放在跟他人关系的大背景下,我们能看到我们契合得如何、我们属于哪里。在一个更大的群体中找到我们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只有接纳对彼此的需要,才能接纳我们自己。

    对自我的接纳是接纳他人的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成为你自己也就是一个了解你自己是谁和你符合或属于哪里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没有尽头,因为自我在跟他人的关系中一直在改变、成长和转化,而他人也在进行着类似的进化过程。

    第十一章 宽容:透过表层深度理解人性

    共情对宽容的定义

    共情把宽容定义为持续扩展的、深度理解人性的能力。共情就是通过他人的眼睛来看世界,从而扩大我们的视野的行为和过程。

    共情如何产生宽容

    共情能让我们宽容,因为只有通过共情,我们才能搭建起与那些看起来跟我们如此不同的人之间相连的桥梁。只有通过共情,我们才能接近那些本来想要推开的人,因为从他们的粗鲁,或者单纯,或者愚蠢来看,我们还以为他们跟我们不是同类人。共情会提醒我们,他人身上的恶可能在我们自己的心里也有。那些憎恨他人、实施报复、拒绝宽恕,甚至是想要一个人的命的恶在你身上会有,在我身上也会有,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这种谦卑的认识和对我们自己阴影的接纳注定会、也一定会让我们心存宽容。

    第十二章 感恩:一种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共情对感恩的定义

    在共情的字典里,感恩并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觉得很感激”当然很好,但是共情会要求我们对这种感觉做些什么。“把感恩留给自己”就错过了这种体验的全部意义,因为在共情的书本里,感恩是一种回应,它能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连接在一起。

    共情如何产生感恩

    共情织就了一张“连接之网”来支持和维系着我们,而感恩就是我们意识到我们相互依赖——如果我们想生存下去就会互相需要——之后的回应。感恩总会不可避免地强化共情。在真正的付出精神中,共情会带来回馈,让我们看到自己生命中的富足,并表达感谢。

    第十三章 信念:坚信人们心中基本的善良

    共情对信念的定义

    共情所激发出的信念会坚信人们心中基本的善良。信念会让你有信心,如果你努力了,就会看到结果。

    共情如何产生信念

    共情引导我们穿过怀疑(不是围绕着怀疑)来找到信念。

    第十四章 希望:事情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共情对希望的定义

    共情所激发出的希望肯定是符合现实的。希望并不是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会好转,而是坚信即使在事情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会以某种方式找到自己的出路。

    共情如何产生希望

    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心怀希望对我们的头脑、身体和精神都有深远的影响。按照这些研究的结果,希望能够:

    在逆境中产生所需的能量。

    提高创造性,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路径。

    帮助我们应对创伤和悲痛。

    保护我们免受抑郁。

    改善我们在学校里的表现。

    增强我们的免疫反应。

    第十五章 宽恕:原谅自己,就原谅了整个世界

    共情对宽恕的定义

    共情能拓宽我们看世界的视野,从那个拓宽的视野中,我们能找到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宽恕。宽恕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而不是完成后就放在一边的一个动作。就在我们继续努力从过去的悲剧和创伤中学习如何超越它们时,宽恕会缓缓地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就能够向前进,对过去加以修建,而不是无休止地进行重复。

    共情如何产生宽恕

    共情是如何教会我们宽恕自己和他人的呢?当然这是个终极问题——因为即使我们知道了宽恕是什么,我们真正想知道的是如何做到。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宽恕,当我们找到之后又拿它来做什么呢?宽恕又如何把我们从过去带到现在,指引我们拓宽我们的自我认知,加强我们的关系呢?

    在犹太教义中,宽恕被认为是包含四个阶段的过程:第一,你意识到你做了什么错事;第二,你向你所伤害的人道歉;第三,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对那个人做出补偿;第四,你尽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这个第四步是要终尽一生的事情。

    共情的力量,不是突如其来、轰轰烈烈,而是慢慢地,就像太阳从远处的山上升起,渐渐地产生觉察的曙光,把理解和领悟的温暖播撒开来。共情的光照亮了我们最深层的需要,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生存都依赖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并敏感地回应彼此的能力。共情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它能说出我们内心最深沉的渴望,能清晰地表达出灵魂中最痛苦的问题。

    终于接近尾声了,感谢樊登读书,让我又遇见了一本温暖而有力量的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情的力量》书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tf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