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一个写作交流群里提了一个问题,“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投话题时,无人问津,投了话题还是无人问津。只有被官方推荐后才有阅读量。你们有这样的情况吗?”问题一出,便有了回应。原以为这只是一个极小众或仅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没成想这竟不是个例。
讨论过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创作,是属于一个人的孤独。
一篇文章被创作之时,多半是孤独的,因为它需要创作者孤独的思考与探索。创作之后也是孤独的,因为它还需要创作者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修改和校对,直至自认为满意为止。
通常,我在创作前也会孤独一阵子。有时是几分钟十几分钟,有时是几十分钟几小时,更有时是几天几夜。你很难想象那种对着空白屏幕冥思苦想时的孤独,那是一种很无力的孤独,俗称“思维枯竭”。而这种孤独却又时常伴随我的左右。
一篇文章的初稿被创作完成后,我先会欣喜几个片刻,接着便会迎向另一种孤独。我会把不符合文意或是可有可无的语句或是段落通通去掉,有时候还需再创作。也就是说,我可能会把之前写好的文字全部推掉,重新再来。这个过程绝对是孤独的,且更容不得半点的惊扰。
以前我从未觉得写文章会是多么难的一件事,直到我读了叶圣陶老先生有关写作的书籍后,才意识到,写作是件简单而又复杂的事。说简单是因为人人都可为,说复杂是因为写文章不单单只是写字,这其中还包括写作者的思想和语言。所以,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通读自己的文章,查漏补缺,匡正自己文章的宗旨和思想。
一篇文章的创作犹如是迎着孤独向孤独行进。只有完美的结束上一场的孤独,才会迎来下一场的孤独。
当一篇文章的主体被大致确定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读。同样也是孤独的,同样也要重复好多遍。如若多次过后均没有什么显眼的错误,那么这一次的创作也就算基本完成了。接着就是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我一般习惯于在文章定稿后的第二天再把文章认真的详读一遍,如果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错误,那这一次的创作就算是彻底的完成了,我创作时的孤独也可暂告一段落了。
一篇文章,从构思到最后的发表投搞,在整个过程中,创作者始终都是孤独的,而且必须是孤独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拥有像杨绛和钱钟书那样的契合的伴侣,更有时我们仅仅是一个人。
文章发表投稿过后也是孤独的,只不过它是区别于上面的几种。如若有人阅览,有人留言,那孤独会少一些。如若像我这样,24小时之内都无人问津,那便是痛苦的,孤独的。因为不是每个人的创作初衷都是用来孤芳自赏,聊以慰藉的。
如若被官方推荐了,那之前的所有等待着的孤独都是值得的。我会觉得,我的文字还不是那么的一无是处,一文不值,至少还是能被他人赏识的。如若没有被推荐,那这次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半是失败的。得不到赏识的文字和埋在地下的金子又有何异?所谓的价值,不过就是一种被认同罢了。不被认同的任何,在这个社会上都将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存在。除非,你只是为了让它存在而存在。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创作是件挺危险的事,既要耐得了孤独,还要撑得住打击。如若一天,撑不住了打击或是耐不住了孤独,那又会怎样?是放弃?还是坚守?对于这个问题,我曾也思考过,甚至还为此写过一篇文章《浅尝辄止后的抉择》。很显然,我是选择了坚守。同样的,我也选择了这份“挥之不去”的孤独。
记得曾有位文友评价我的文章说,“总觉得你是在用生命在写。”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评论时,我是有些惊讶的,只因我从来都没想过我是在用什么在写。她的一语可谓是点醒了我这个还处于睡梦中的人。
我的确是用生命在写,我写作时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写作时浪费掉的每一分每一秒也都是我生命的组成,我写作时孤独着的分分秒秒更是我生命的部分。奈何我的生命只是如此的“轻贱”,始终都是与孤独为伴。
创作虽是孤独的,却也是值得的。每当我把每一个熟悉的字组成一句又一句陌生的话语时,总觉得那是我在和自己对话,而对话的内容连我自己都觉得惊讶新奇。“原来我是这么认为这么想的。”无论是写有关父母的文字,还是写有关我人生思考的絮语,每一次的创作无疑都是我又一次的重新认识自己和自我的又一次成长。人的成长,在我看来,更多时是需要和自己独处的。
创作时的孤独,也只可能在创作者的身上发生。而这种必须有的孤独,也注定了每一个创作者的成长都必将都是孤独的。而且也只有孤独着的人才会有闲心去思考去理会那些平日里很少会思辨到的问题或是话题,然后再把它们通通整编成创作时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