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进步
——记寨头堡中心小学学习所感
阜欣小学 谢健
今天有幸跟随乐陵市研学会来到寨头堡中心小学进行参观学习,一进寨头堡中心小学的校园,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无不对学校的校园环境赞叹。寨头堡中心小学的校园特别精致,难能可贵的学校还保留着平房教室,这是在乡镇小学不多数见的。门口对着的就是一小片绿油油的“小树林”,树木长势喜人,在这稍微有些燥热的五月里显得格外凉爽,走在这样的校园中真的是心旷神怡。也想象着我们的校园绿树成荫、鲜花朵朵的时候,领着我们的孩子在校园里读书、写字、游戏……真的是一种美好的画面。
接下来进行了我们的参观活动,首先是同时进行的两节课,分别都是六年级的语文课和数学课,第二节是四节课同时进行,当听到有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时,我毫不犹豫的对张艳说:“一会儿我一定要去听这节一年级的数学课,看看人家的孩子是个怎样的状态,他们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来之前,我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知道寨头堡也是一个要求特别严格的乡镇,两节课孩子们的表现和老师们的精神面貌让我眼前一亮。
第一节听的是王志红老师的《小小理财家》,进到他们的教室,感觉特别温馨,虽然是平房,但是教室的布置特别温馨,蓝色的窗帘,墙壁上张贴着孩子们的思维导图和孩子们的生活照片,还有孩子们的一些书法、绘画展示等,教室里的多媒体也是特别的简单,就是很简易的悬挂白屏,但是孩子们和老师的精神面貌和简陋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老师的课堂从自己女儿的压岁钱开始,自然而然地引导了课题上来——小小理财家,从“怎样合理规划1000元钱?”开始,学生们开展了一次又一次地探究讨论环节,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到了捐款或者存入银行两种方法,老师顺势出示银行利息利率等信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分析,第二个问题“怎样存?能得到多少利息呢?”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对于六年级地孩子来说,这并没有难度。
老师地问题开始升级“如果存到两年取出来,会有什么结果?”这就出现矛盾了,有的孩子利率用的是定期的利率,有的孩子用的是活期利率。我觉得课堂中出现矛盾才是最精彩的地方,出现矛盾和问题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的碰撞,“到底怎样存才合适?”接下来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考虑到了“老师女儿”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更合理的规划,利滚利、分开利用或者存入银行,说的头头是道。但是,我在这个地方想的有点多,其实孩子们一直在说1000元钱当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学费,其实在乐陵这个说法是有点说不通的,学费的价格要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可不可以安排为每学期开始留下一部分钱当作自己的买文具的钱,或者是存一年定期,每年8月份开学之初将这部分钱拿出来。孩子们确实说的很好,我就觉得这个说法其实仍旧是脱离了我们的生活。
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一般都是问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而寨头堡老师的问题变成了: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呢?有的孩子谈到自己原来的压岁钱都花掉了,根本没有理财的意识和思路,学了这节课以后的压岁钱会进行自我规划。我觉得这个环节挺创新的,多少年以来,我们一直就是这一种问法,你有什么收获?但是没有让孩子谈及自己的遗憾,事实上每节课或多或少的老师或者学生会有一些遗憾,我们都没有关注或者涉及这一部分,其实就像华英龙老师的“容错,融错”,有时候课堂上的遗憾和错误往往是一个精彩课堂生成的契机点,就看我们能不能实时的抓住这样的瞬间。
王老师还把探究、合作等词语贴到了黑板上,没完成一步,告诉孩子们自己的思维层次到达了那一步,我觉得这是数学课上应该让孩子们知道的一些词语,或者说是让孩子早点接触这些词语,他们的思路会更清晰。在我的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告诉学生,到底做了什么,因为有时候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或者做的是什么,这样一来
最期待的是第二节课是一年级的数学课,没上课我就特别想进去看看他们的学生,最终没好意思进去,毕竟还没开始上课,我就偷偷地看,孩子们很安静,老师也很安静,可能因为有老师来参观地缘故,也能看出来平时训练的效果。
这节课是一年级第七单元后面的智慧广场,课堂开始了,老师从视频导入,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又吸引力的,看完视频学生开始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的表达也很流利“保护大自然”“多多植树”等,老师引入情景图,和我们的导入差不多,看到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孩子们提出了两个“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今年种了多少棵树?”老师直截了当选择了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解决问题,孩子们讨论的过程特别好,基本上没有做小动作,或者说话的,两个人一组你说我讲,做完以后孩子们都安安静静的举起自己的小手,等待老师的下一步命令和任务,课堂秩序井然,接下来的展示环节也是特别好,孩子们的展示都很大方,声音也很洪亮。这是我们的学生欠缺的,等孩子们所有的展示结束之后,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总结,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数学课堂的方法多样性。最后老师出示了表格,然后列算式的方法,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孩子们比较异口同声的说选择算式法,老师总结这就是数学的简洁性。在孩子们写的过程中老师一直强调书写规范,注意单位和答语,孩子们的书写也是比较规范的。接下来的练习孩子们做的也是比较顺畅的,最后环节进行了一个小游戏“数字蹲”,孩子们很喜欢,但是玩的很有秩序,没有大喊大闹得,都在听着老师得指挥和命令。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在自己得课堂上缺少的可能就是这些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我的课堂过于枯燥,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设计类似的小游戏,或者多穿插一些小视频之类的,可能比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是其一。第二就是各方面的规范化,一年级的课堂上,很显然这节课肯定提前有准备,但是通过孩子们的表现足以看出课下老师和孩子们下了功夫,一年级孩子们表达的无论是声音还是语句的流畅性,都是很好的。我的课堂上也涉及到这方面的训练,但是孩子们的声音有的放不开,说话声音太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孩子们的表达,也要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凡事都得从一点一滴积累来的,好的课堂自然有好的原因。这种规范化不仅体现在了课堂上,还有他们的整个学校,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做得很规范,当然不排除期中有作秀的成分在里边,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背后不管是老师领导还是学生肯定也下了功夫,回来反思自己,一定好好把控好自己的课堂,各方面再向规范化看起。
我最近比较困惑的是我的教学,也或者是自己的教学想法,不敢用教学思想这个词语,我总觉得自己陷在了两难的境地。刘校长留了一个作业:研修组自选作业: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简而言之,“掌握内容”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内容性知识最适合作为智力能力提升的工具和材料。”
“掌握内容”是不是教学目的?我存在一定的疑问,可能“内容”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却是我们必须要实现和掌握的“基础目的”。假如基础目的都不能实现,智力能力也就更无法形成了。一提起这个话题,我就会想到空中楼阁的故事,智力和能力好似上层建筑,而基础知识作为建筑的底层,有它存在的价值,假如不能打好基础,何谈我们的上层豪华的装修和建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