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写不长
怀孕前,每次妈妈来京小住,都会埋怨我总在外面吃饭,不卫生、没营养又费钱。
那时的我,仰仗着年轻的资本,一日三餐基本应付,厨房只留下烧开水的功能,只有在妈妈来的那几天里,它才大放异彩,妈妈像变魔术一般,从里面端出一道道的美味。
后来,妈妈在我家附近,发现了一个菜市场,每天拉着购物车,像淘宝一样去逛几圈。回来时,小车里总是满满的。一边向往掏一边跟我汇报:“今天的西瓜比昨天便宜,豆腐是新做出来的,还热乎着,卖菜的送了我一把香菜......”
我站在旁边,嗯嗯啊啊地敷衍,无法理解她的兴奋。
家里有了小朋友后,外出就餐的机率大大减少,我也成了菜市场的常客,从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现在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看秤、掂斤两、观察肉和鱼的新鲜程度,慢慢体会到妈妈逛菜市场时的那种幸福感。
虽然现在超市里买菜也很便宜,但逛菜市场与逛超市的感受还是有区别的。超市里蔬果的种类变化不大,菜市场里却能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春天的香椿苗、荠菜;夏天的绿苏和紫苏叶,西瓜买一个嫌多,可以跟身边的人商量着合买,让瓜农现切;冬天的甘蔗,买一根后让摊主帮你削好,如果你乐意,还可以帮你搾甘蔗汁......这些都是逛菜市场才能有的收获。
我还要特别说一说秋天的菜市场,那是我的最爱。
秋天的菜市场,有一种豪华版的感觉。菠菜、香菜、萝卜、白菜、大葱、苹果、梨等等这些应季的蔬果,被菜农满满一车地运过来,每种都是。菜农停好车后,立上一块手写的牌子:“花牛,十块钱4斤。”满满一车红得发黑的花牛苹果,果皮紧绷有光泽,煞是可爱;旁边是一车用纸包好的梨,牌子上写着:“雪花梨,1.5一斤”,因为我多看了一眼,卖梨的大姐切下一片梨,非让我尝尝有多甜;再往前走是一大车香菜,根上带着新鲜的泥土,菜农一边扎捆一边吆喝:“3块钱一捆。”
那捆大的,得有三斤。买这么多回去怎么吃呢?一个大妈拎了两捆解答我:“买点青椒,一起腌上,好吃!下饭!”
我竟有去买个腌菜坛子试一试的冲动。
逛着秋天的菜市场,丰收的气息迎面而来,不买点什么带回家好像很遗憾。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家里必然要备上几十棵的大白菜,一麻袋土豆,几筐红薯萝卜。经济宽裕后,再买几百斤苹果,放在阴凉的地方,吃上一个冬天。
可惜,北京的秋天短,“豪华版”的菜市场也只有那几天。盛景之后,所有的摊位又回归到以前的样子,蔬菜水果一箱箱规规矩矩地码放着,香菜根儿也洗得干干净净,不再带泥儿了。
尽管卡上的余额总是赶不上房价飞涨的速度,但在菜市场,口袋里那点小钱还是够用的。即使在媒体上看到蒜的价格涨了好几倍,姜也贵了,鸡蛋近期也不便宜,但是50元花出去,我总能满载而归,添满家里的冰箱和厨房,细细思量如何物尽其用,做好几道美食站上桌来,看着家人们一扫而光,那是一种很踏实的满足感。
卖菜是个辛苦的营生,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可是很少有人退出,几年下来,忙碌在摊位前的,总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在诺大的北京谋生不易,一家老少的吃穿用度都从这一把把、一斤斤的蔬果中来,谁会轻言放弃呢?
前段时间,因为整顿,这个菜市场被关停了,小区的居民们只能去超市买菜。虽然新开了两辆果蔬便民车,可是品种不够丰富,青菜总是蔫头搭脑的,豆腐也不新鲜,人们只有应急时才会光顾这里。曾经为附近几个小区提供一日三餐的菜市场,就这样消失了,马路上干干净净,好像它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Endless
不喜欢做家务
但喜欢逛菜市场的人多吗?
文 | 写不长
图 | 据CC0协议引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