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搬到一个三室一厅,房租略贵,想着要是能再招租一个人分担房租就好了。正巧同部门的一个应届毕业生小敏想另觅新窝,于是她便成了我们家的租客。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1175/d5d2868d5b9c3a25.jpeg)
小敏在我们部门年纪最小,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妹妹。我们原本交集不多,但在部门一次聚会中得知她和我先生是老乡,而且两家住的不过两三千米,便觉得亲切起来。
她并不以XX姐来称呼我,而是只唤我名字,让我觉得自己似乎是跟她一样的年纪。而实际上,我比她大四岁。起先我还担心因为年龄差,很多生活习惯或人生观点会不一样。但有一次,我在家里哼《春雨里洗过的太阳》的时候,她居然很自然地接起来。我惊讶:“你怎么也会?”她更惊讶:“怎么啦,我以前听过觉得很好听啊!”
因为在一起生活,我们也会一起买菜、做KEEP运动,我发现她身上越来越多的闪光点,或者我很欣赏的地方。自从到深圳入职,她原本精致的脸颊上开始出暗红色的痘痘,说可能是外卖吃多了。为了皮肤健康,吃了大半年外卖的她决定开始自己做菜带饭。
在我的影响下,她常常会对食物原本的气味露出惊奇的感叹:“原来姜的味道是这样啊!原来黄瓜也有香味呀!烤面包的香味实在是太厚实了!”每天做菜,她都能发现一种新味道,像走出古墓的小龙女,头一回闻到了烟火气。在我们家住了不到一个月,她已经学会炒很多菜了:豆腐丸子、葱煎鸡蛋饼、鸡胸肉炒胡萝卜、炸蘑菇、芋头炖排骨......
“我发现你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大厨的灵魂,只是你以前没有发现而已!”我笑着调侃她。她停下刮土豆皮的手,想了一会说:“我想我之所以喜欢做菜,不是因为做菜很有乐趣,而是觉得在这里(指我们的房子)做菜有家的感觉。”
她可说到精髓了,也是让我得意的地方。我和先生到深圳三年了,这是我们第一个像家的地方。我说:“你这个评价可谓是皇家级别!”
我们常常在做菜的时候,一边放歌听一边聊天,仿佛只有此刻人才是三心二意的。她问:“我看平时你做菜也不放很多辣椒。怎么你老公回来你就放那么多?”我说:“两个人的口味不是完全一样的时候,两边都需要体谅一下对方。口味跟婚姻一样,也需要磨合的呀。”她眼睛里估计长起了一颗柠檬树,“咦~”的声音拖到老长。我指着她的手说:“你最好找一个会做菜的老公,这样你就轻松一点。”她翻着红润的嘴唇说:“我才不,我要做菜给他吃!”我继续调侃:“他可能怕被你毒死了!”“他敢!”两个人在厨房里哈哈大笑。
做菜不是小敏在我们这里学会的第一个技能,还有一个从未解锁的技能也在一个月内学会了。
说来也不难,就是骑电动车。上班前夕,公司不让我们坐公共交通,我们也没舍得打车,便只能选择骑车了。小敏从小没学过骑单车,上大学后校区不大也没有必要骑车,就一直没有学。我先生教她教了两个小时就放弃了,既要掌握方向、又要掌握平衡,脚要蹬,眼要看对24年骑车经验空白的她来说,简直太难了。
我说:“不如先从骑电动车学起吧!至少可以先掌握平衡。”我们火速在隔壁小区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每天上下班我载她,等晚上有空的时候,她便在小区里面滑着走。就是两腿粘地,只用很慢的速度在小区里面滑行。这是我教她的办法,先掌握方向和平衡。
滑行了两个晚上,我问她:“你可以把脚放开了吗?”她还沮丧且无奈地说:“只能放两秒!”我鼓励她不要急,慢慢试着多放一会,至少先把一条腿拿上去,让车子尽可能长时间的滑行,不要想着两腿撑地。第四次独自练习,她终于能够在无人的时候,放开两腿滑行十几秒了。
在这之后一个周末,她说要出去练车,回来后春光满面地告诉我:“我今天骑着‘萌萌’去买菜了!”“哇,你会骑车啦!恭喜恭喜,新技能get!”真的很了不起,就像我学了多年的游泳,终于在有一天可以不间断地游玩50米后。那种当下的成就感和欣喜感急需要一个倾诉对象的点赞!果然,晚上她在微信上告诉了自己的朋友。朋友还发过来大大地惊愕表情:“你再也不是我认识的小敏了!”
而她确实也在变化着,以前我还担心她因为有先生在家而不自在,但是目前来看,她好像乐在其中。每次如果做豆腐丸子、紫薯丸子、包子这样需要和面、搅拌的东西,她就格外开心。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晃身体,有点像开心的秋田犬摇着小尾巴冲人笑的时候。
她很好奇我和Q先森走到一起的过程,我便拿出以前的相册给她看。她边看边问:“这是哪里,这是在干嘛。”我给她一一解释,才发现我们已经认识了四年多了。她一边翻相册一边感叹:“你们一起经历了好多啊!”我很自然地以姐姐对妹妹告诫地语气说:“你一定要找一个相互爱慕的人,或者最少也要找一个他爱你、你不那么讨厌的人做老公。还有一定要得到父母的祝福。”
她收起相册,可能有一些赞同,但还是问:“为什么呢?”我说了一个同学因为父母反对执意在一起最后不幸福的例子,又继续说:“以你对你父母的了解程度看,他们肯定不是卖女求荣这类的人对吧!那他们看人的角度,一定是站在你幸不幸福的角度上。有人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那是没有真正经历过婚姻,或者是他们说出来欺骗普通民众的。婚姻是两个家庭背景的磨合,你一定要得到你父母的支持,因为你需要在婚姻里受委屈之后有一个靠山。娘家人是最坚实的靠山,会在你困难时候为你出头的。”
可能是我俩家庭成分差不多,我们两都是家里的姐姐,父母也是常年吵架但又不分开。父母吵架对家里大孩子来说是折磨,我们初高中,甚至大学时很多次都想不通:“这么吵下去,怎么不干脆分开呢?”不是我们想解脱他们,而是想解脱自己。我们太累了,要在父母职责罢工之后做个有担当的人:要抚慰弟弟妹妹,要去爸爸面前劝低头,要去妈妈面前求原谅。
我们两个“大孩子”说起家中的弟弟妹妹,也是一言难尽。碰巧都是他们的毕业年,碰上疫情这个大变数,她弟弟和我妹妹都还没有找着工作。她不置可否地形容起弟弟:“他特别油腔滑调,在网上打游戏交了个女朋友,还是大二的!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小敏是个乖巧的孩子,心里已经给自己的弟弟定义为一个“诱拐好学生的浪荡少年”了。但实际上,他弟弟很上进,至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我妹妹就佛系多啦,做什么都不着急,也不知道自己想做啥。
小敏和家里的外婆很亲,她说:“过年回去我看见外婆瘦的只剩皮包骨头了,好难过。”外婆对我来说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会议了,我很难体会到她对祖辈的这种不舍。“她以前老给我塞钱,怕我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这倒是唤起我小时候,外婆常常带着奶油面包来看我的情景。
“如果外婆去世,我肯定会哭的。”我相信她,她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一个纯真的、独立的城市女孩。
![](https://img.haomeiwen.com/i8421175/81b44eb4bdfaeef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