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2号到28号,为期一周的免费心理咨询活动结束了,整理资料发现:
绝大部分来访者求助目的是让自己状态更好些,引起困境的原因也比平时更丰富,有2/5的人是因为老年父母或者自己的职场生涯,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在为孩子烦恼。
这和平时工作的不同点在于:进入系统心理咨询的来访者,绝大部分是因为和孩子的关系有冲突,或者为了孩子的恶劣表现而担忧,几乎不涉及其他的原因。而且,家长会千方百计让孩子进入咨询室和咨询师面对面交流,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困惑和情绪付费。
是平常生活中除了孩子就没有别的麻烦吗?是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可以完全应对生活处理自己的困境吗?显然都不是。是在金钱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优先安排了孩子。
还有一些咨询的问题持续时间已经很久,情况明显在变得糟糕,却耽搁到现在。为什么?仍然是多项问题需要解决时谁先谁后的问题。
所以,影响一个人不断变好的因素,看起来就是两个方面:金钱和思维。
常见的成长的途径,读书,听课,思考,运动,好像每一项都或多或少需要钱,至少需要有储备的钱可以覆盖那个空闲时间。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这项收入呢?
这次疫情一个月呆在家里,快递不上班,饭店不开门,很多人都发现日常开支大幅度降低。换句话说,平时我们大部分的花销其实都不是生活所必须。那这部分钱用到哪儿了呢?和我们想要的更理想的样子有关吗?
这就牵扯到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在时间和金钱都有限的情况下,谁,什么,更值得使用资源?
别人,总是别人。
老人辛苦一辈子了,要放在前面;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更不能落下;人活一张脸,别人的评价太重要了……如是种种,长此以往,渐渐成了习惯。需要时间,可以挤占自己的;花钱的事情,更是尽着家人,或者花在自己身上,满足别人的眼光。本来就资源有限,还分配极度失衡。
说穿了,不是钱的问题,不是环境的问题,谁没有变得更好,都是因为爱自己不够。而这颗没有得到足够珍爱的心灵,又会变着花样的去外面找补,最终可能搅乱所有。
所以,我们想做下面的事:
1.全面复工之前,继续保持灵活的咨询时间安排;
2.继续不同梯度的收费标准,适应不同需求的来访者;
3.坚持每月一天的公益咨询,邀请需要又不太了解心理咨询的人仅用极低的价格参与体验。
而你们,每个希望自己越来越好的人,仅需要做一件事:认真地,好好地,不遗余力地,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