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浅浅迎新队员作品专题读书
文化旅游||《诗经》里的河南--王风篇(2)

文化旅游||《诗经》里的河南--王风篇(2)

作者: 悠悠我心真真 | 来源:发表于2022-03-06 22:52 被阅读0次

诗经里还有很多忠贞的爱情,为了爱情去私奔,生不同室,  死要同穴,例如:《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主人公想争取婚姻自由,与心上人一同逃跑,但又担心对方不敢私奔,所以发誓即使生不能同室,死也要同穴,表示爱情的忠贞。

大车行走声槛槛,青色毛毡做车篷。难道是我不想念你吗?相爱就怕你不敢。

大车前行声啍啍,红色毛毡做车篷。难道是我不想念你吗?怕你不跟我私奔。

活着不能在一室,死后同埋一个坑。我说的话你不信,就让太阳来作证。

此诗的意思简明直截。如果按照主人公是男子的说法,就是小伙子要求与姑娘私奔,并指天发誓,一定要和姑娘结合,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爱情的强烈、坚定、至死不渝,大概总可以感动姑娘了。

古人指天发誓是十分慎重的行为,这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时代极为庄严的仪式。因为他们相信,违反了诺言要受到天谴的。小伙子慎重的发誓,从意蕴而言,已是圆满地解释了姑娘的疑虑,使姑娘放心大胆地投向恋人的怀抱。

还有体现相思之苦的诗篇: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人正在采葛藤。一天不见她,就像过了三月整。

那人正在采蒿香。一天不见她,就像三季那么长。

那人正在采苍艾。一天不见她,就像熬过三年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句诗已成为恋爱中男女最经典的常用语。从诗意上看,诗人是以这样一种反复叠咏的方式,来表达其爱之深,思之切,诗义是很明确的。然而,这样一首简洁明了的诗,直至今天仍是争讼不休。

深而重的相思。恋爱过的人,其实都知道这种滋味,刚刚分手,又起相思——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你。时间转瞬即逝,又到了分手的时候,才一分手,又开始想你,想得东风无力百花残。

还有表现丈夫去服兵役后,妻子在家默默地痛苦思念的《君子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月真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君子于役》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重役之下人民生活的巨大痛苦,而且以统治者无休无止的重役给人民婚姻造成的危害,间接地反射出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其中“已启唐人闺怨句”一句,高度评价了此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可以说,从此诗开始,便逐渐形成了“日夕闺思”的原型。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坚贞爱情。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的相思之苦。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的挂念相思。

不读诗无以言,《诗经》如一个宝藏,让我们时不时能采撷到宝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旅游||《诗经》里的河南--王风篇(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cg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