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creation)一词在外语中通常泛指产生或致使存在、发生的行为,汉语词语,有三种意思:一指发明;二指制造、建造;三同创作。但现在我进一步从价值论角度,创造是一个过程,是指在某一时间中,创造者这个主体存在对被创造物这个对象存在,从未发生创造的初始状态发生空间运动与变化使顺序和组合与形状等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比如,铁块与菜刀成分都是铁,以人为(劳动)创造者时,这个过程就是以人为创造者的劳动在一定时间中对劳动对象在空间的结构上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是自已与自已比较,自已由于劳动熟练程度现在比以前快一倍,那么,同一时间与劳动力耗费成本所创造的使用价值就相当于过去的2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这段劳动时间创造与过去同样的单位创造物的劳动时间(价值)就等于过去的2倍。可见,使用价值与创造的价值是成比正,如果设T为现在创造的价值,L成本(过去的劳动时间),f=d/T为现在的生产率,F=q/T为过去的生产率,用公式:T=Lf/F=Ld/q=2L。
可见,虽然说,现在创造的使用价值d需要付出代价T与过去的都是T,但现在创造的使用价值d却是过去创造使用价值q的2倍(d/q=2),现在创造的价值也是T/L=2,就是说T/L=d/q=2。以上是从个人角度分析。
如果是从社会角度分析,有的人技艺好速度快(生产率f=d/T)比较别人生产率(F=q/T)就高,同样份额的材料成本(T)可能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d)更多,同一时间耗费的单位成本(T/d)比别人耗费的成本(T/q)更少,创造物对象完成时,比较社会市场上的平均水平的生产率对应的单位成本(T)时,存在更多的剩余时间m1=L-T,如果是现在把这个创造物(产品)按市场上以平均价格把它作为商品交换可以实现的社会价值L就更高,当然,如果是在考虑了交易费用m2=W-L=(L+m2)-(T+m1)→W=T+m1+m2=L+m2。用马克思的公式就是:W=C(T=c+v)+M(m1+m2),当然,如果是考虑到雇佣劳动,则有W=c+v+M,这里相当于是自已雇佣自已,不变资本c实际上是过去自己劳动积累和继承先人的,也可以是借贷的确定可控的。可变资本v才是现在要去准备把其从不确定不可控转化为确定可控增殖的目的为预期的,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结合的目的就是把自然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不确定不可控转化为确定可控的过程,这也是把自然无主公共之物转化为有主私有之物的过程。
所以,如果是考虑到自然力也可以形成使用价值,由于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在人力所不能及时往往是归之于自然规律(或宗教信仰的上帝这个造物主)所作用。那么,同样是石油矿产资源,富矿含量大更易开采的地区,劳动力与时间成本就低,因为成本T(或生产资料价值c)就少。这样生产力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就体现为自然创造力与人力的合力,自然力占比越大,人力占比越小,成本越小,创造的价值越大,而人类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就为了让自身去撬动自然环境,劳动力与时间耗越小甚至趋于0的“无为”,使自然使用价值创造出更多更大的能转化为满足自已的使用价值,甚至是趋于生产机器智能自动化趋于更大而“无不为”,可见,对自然力的洞察与掌握可以归属于智力感知和控制力的统一的“无为而无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