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十几年来一路高歌猛进,不惧国家政策多次调控,不顾及基本民生,终于站上今天令当年的决策者大跌眼镜的高度。
如今的房子承载的已不再是纯粹的居住功能,更多的是成了全民的攻击对象,是民众对政策制定者怨声载道的出气筒。
在房价一轮高过一轮的上涨态势下,买了房子的暗自窃喜,没买的追悔莫及。高居不下的房价也由一二线城市扩及到三四线城市乃至全国中小城镇,这其中少不了手握巨资的“炒房客”在背后推波助澜。
我当年曾经当过房子掮客,接触过一些“炒房客”,现在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炒房客”写下来,看看当年他们是如何倒腾房子的。
2003年8月,伴随着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件首次明确指出“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嗅觉敏锐的温州人旋即冲到前台,当时风靡全国的温州“太太炒房团”就在此背景下诞生。
同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温州朋友的电话,他向我打听金华的房价,在得到令他钟意的答复后,迅即让我帮忙,帮他多看几个楼盘的房子,他次日就来金华购房。
说实话,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完全是买方的市场,不要说普通民众尚没有形成购房观念,连开发商也要用尽一切手段推销自己的房子,政府还要搭上买房送户口的激励政策。
可见,当时的买房者极具远见意识,日后他们的财富成倍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难辞朋友之托,我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当时预售的楼盘,还真不多,凑巧的是,我在本地有一朋友在监理公司任职,他们负责监理的一楼盘已经在售多时,且销售情况不理想,刚好这单生意让我两边都可以帮到忙。
令我大感吃惊的是,温州朋友不是一个人来的,男男女女总共8人分别来自三个家庭,他们各自都带着购房款。
简单的寒暄过后,我就把他们直接带到了售房部。
看到房子后(是现房,并非期房),他们惊叹不已,连连称赞房子结构合理,容积率高,房前屋后绿化植被好,小区规模上档次,楼层间距也符合居住要求。
一句话:在温州,他们看不到这样理想又实用的房子,何况房价比温州便宜。
接着就是谈价格,由于我的朋友关系,加上又是销售后期,开发商打折又让利,最后谈定单价2280元/平米,三个家庭共买了4套,其中我朋友2套,每套面积140.25平米。由于他们都是工薪阶层,需要办理按揭贷款,按政策首付三成,加上印花税,保险,前期物业费等费用,房子总价34万左右,如果算上按揭贷款的利息(根据还款年限不同而略有差异),还清贷款后每套房子的实际价格应该在40万左右。
我那朋友在温州工作定居,到金华买房纯粹是投资。当年许多楼盘门前都打着 “欢迎温州看房团” 的标语,可见温州人的受欢迎程度。
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地推进,很多城市都成了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相应的房价也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红火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以及大大小小鱼龙混杂的房产公司,以及由房地产带动的各类如装修建材等服务类产业的欣欣向荣,房价也从2字一迈而过进入3字头,有的热点城市甚至已经向5000~7000元/平米大步迈进。
2004年8月,我朋友给我电话,他挂在中介的一套房子已经成交,即将来金华签约。
那时他买的那个小区由于城市扩张,周围交通已大大改善,房价最高曾窜升至4000元/平米,后有所回落,不论他以什么价位成交,获利都已相当丰厚。
与朋友见了面才知道,他由于同时要还2套房子的贷款,在工资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只能压缩家庭开支,最后造成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无奈之下只好先卖掉一套房子,6月份在中介公司挂出,最近才与买方谈妥价格,所以急着赶过来签约。剩下的这套房子就等还完贷款再考虑是否售卖。
房子最终成交价是3890元/平米,刨去各种费用,我朋友就这一套房子,在还了10个月的银行贷款后净获利18万元,所赚的钱还另外一套房子的贷款已经绰绰有余。
为表示感谢,朋友包给我一个大红包,还请我吃了一顿大餐。
饭后我们信步走到他的另外一套房子去,在房门口看到他对门的那家房门洞开,里面好像还有人。这个小区是成熟小区,大部分住户已经装修入住,难不成对门这户也准备装修了。
好奇心促使我们走了进去,房子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手拿着红本子在翻看着什么。
打过招呼才知道,他手上拿的是房产证,他在一对一的查验。这之前,他从未仔细查证房产证上所列的面积数据,也未一一对应按着房产证上的门牌号实地查看房子,因为房子实在太多了,他在这个小区拥有16套房子。
望着堆在他脚底前厚厚的一摞房产证,我和我朋友都快窒息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