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一 个人向另一个人说了“行”?哪些技术能最有效地利用这些因素,带 来这样的顺从性?为什么相同的请求,按某种方式说出 来会遭到拒绝,稍微换种方式说却会一帆风顺呢?这是作者想要搞清楚的事,也是我感兴趣的事。
1.自动反应模式
原文阅读:
哈佛社会心理学家艾伦 ·兰格 (Ellen Langer) 通过一个实验, 巧妙地揭示了人类与动物相似的自动反应模式。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类 行为原则认为,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 , 要是能给一个理由 , 成 功的概率会更大 。 因为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
然而,兰格又尝试了第三种请 求,证明发挥作用的地方不在这儿。奥妙并非是说明什么原因的整句 话,而在开头的那个“因为”上。兰格的第三轮请求里并没有包含一个让人顺从的真正原因, 只是用了“因为” ,接着便把明显的事实又重复了一遍。她是这 么说的:“不好意思,我有5页纸要印。我能先用复印机吗?因为 我必须印点儿东西。”结果,差不多所有人都同意了(93%) —— 虽说这个请求里并没有真正的原因,它没有补充什么新的信息能 说明他们照着兰格的话去做是合理的
消化理解:
人做事单纯的喜欢有个理由。有时候这个理由不见得就是合理的理由,但是人类的惯性思维会因为你说“因为”就会归结为理由。就会自动按照说因为的那个人的话去做了。
书中作者用了老母鸡听到“叽叽”的叫声就会把天敌拢到自己的翅膀下的案例。人的这种思维跟老母鸡的行为其实是一个道理。用作者很形象的一个比喻就是:按下播放键就播放。
书中还讲了一个特别常见的案例。
说他的朋友进了一批质量很好的绿松石,但就是不好卖。后来他决定全部半价清仓处理了。他留给店员的字条写的过于潦草,店员以为是让涨价两倍。结果却是涨价两倍的绿松石全部卖完了。
因为人们惯常的思维是好=贵。当对这种东西不太懂的时候,人们就会买贵的。
关联过往经验
我们都晓得团购的价格更便宜。一般我都会推荐住我家的客人从团购上买券消费。
有一次我让我的朋友从抖音团购上购买游艇、快艇的套票。买完后才发现,其实比套票单位给我个人的优惠还要贵5元钱。
我当时就风中凌乱了。
然后我就开始刻意注意一些有关优惠的问题。
附近刚开业的一家超市做活动,宣传说开业期间优惠力度超大,还专门印发了传单。那些优惠大的东西全部都印上去了。
说实话,较之正常的价格是便宜了,但是很多品类跟他们平时的促销活动价并没有什么差别。
我发现,每年的网上双十一活动,有很多也是如此。
惯性思维是大脑为了让我们做事更加容易,大多数时候都是有益的。但是我们也要防止在有时候被不良商家的利用。生活中多注意细节,多学习一些那些有关“绿松石”的知识。只有懂得才是不被忽悠的最牢的法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