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A股市场千股跌停再次上演,一时间人心惶惶,引起了恐慌性抛售。据统计,这是自2015年以来A股市场的第20次千股跌停,让人不得不感慨作为A股市场投资者的不易。好在第二天股市就小幅收涨回暖,没有让恐慌过度蔓延。
1.原因
这一次的A股暴跌,直接的诱因就是美国国债收益在10月10日涨至3.2%,达到7年最高,这给全球的股市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我们都知道债市和股市基本上是呈负相关的。简单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如果债券利率上涨,就会有一大批资金涌入债市,股市资金减少,价格就会下跌,引起市值缩水。随后,在10月11日VIX恐慌指数达到20.12,恐慌情绪在美股收盘后还在蔓延。
特朗普更是两度狠批美联储加息太快,幅度太大,导致货币政策过紧,甚至觉得“美联储已经疯了”。(有关货币政策我们讲过,可以点击复习)
10月10日,道琼斯指数跌幅为2.13%,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达4.08%,当天直接引发A股大震荡,A股上证指数跌幅5.22%,中证指数跌幅更是达到了6.96%,10月11日,美股道琼斯指数跌幅持续在2.13%,纳斯达克指数收跌1.25%。
面临这样“小股灾”式的事件,还有08年的金融危机、15年的股灾事件,分析原因似乎更像是事后诸葛,很多人想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完善金融体系、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避免下一次的危机。但发现历史虽然不完全重复,却总是押韵,无论人们多努力的去避免危机,似乎危机从来都无可避免。
这就让很多人心生疑惑:“股市究竟可以预测吗?股市到底有泡沫吗?”
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个经济学概念:
有效市场假说
2.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是由尤金·法玛提出的重要经济学理论,他还因此在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简单来说,市场有效就是现有市场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有关信息,所有能对价格有影响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市场中了。
也就是说,市场中价格未来的变化,一定是因为发生了新的事件,有了新的创新、发明、新的发现,而这些新发生的事情,都是之前不可预知的。举个例子便于理解,一个企业聘请的科学家在进行一项研发,我们不知道他是否会成功,预计会有80%的成功率,那么市场就会把这个项目研发成功带来的收益乘以80%,计入市场里这个公司的价值中。在研发成功的那一刻,这个概率调整到100%,重新反应到市场中,或在研发宣布失败的那一刻,这个概率调整到0%,对市场内的价格迅速重新进行调整到它应有的价值。但在这个科学家研发结果出现之前,成功和失败都是不可预测的,在研发结果确定之后,市场的调整速度非常快,甚至是毫秒级,以至于几乎没有人能通过这个信息获利。因此,结论是市场一定是不可预测的,那么市场也就不存在泡沫。
有效市场假说分为3个版本:一个弱版本,一个半强版本,一个强版本。
弱型有效市场:所有历史资料,包括价格、交易量等,已经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了,对市场的定价没有影响。
半强型有效市场:所有公开发表的资料,已经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了,对市场的定价没有影响。
强型有效市场:所有相关信息,无论是公开发表的、内部资料、还是内幕消息等,都已经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了,对市场的定价没有影响。
因此,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是没有泡沫、没有任何套利空间的。如果最强型的有效市场假说成立,甚至可以得出结论,内幕消息传递和内部交易都应该是合法的,因为这些消息都已经被市场消化到市场的价格中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巴菲特在long bets上的十年赌约,让知名的基金经理,选择了5只对冲基金构成组合,运行十年,他认为基金经理不能做到让收益超越同期的标普500指数收益。结果我们都知道,优秀的基金经理选股竟然没有跑赢市场指数。
你也可能听过,美国一个机构找到8名知名分析师选5只股票,又让大猩猩用扔飞镖的方式选出5只股票。一段时间后去比较选股收益,发现知名分析师选股的收益竟然低于大猩猩扔飞镖得到的收益结果。
这两个事件,似乎都印证了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证实了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新事件的发生是一个概率事件,因此市场的定价更像是“随机漫步的”。《随机漫步的傻瓜》和《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一定是同意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他在书中不断重复的一个理念就是,生活的起落、市场价格的变化都是由一个个随机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
如果市场是非常有效的,你买的股票不会是被高估的、不会是被低估的,价格已经是各种消息和资料在市场中通过不断的交易反应出来的,一定是刚刚好的。
如果市场有效,你在选股时做的各种决策判断都是徒劳的,还不如买个大盘指数做基金定投,或者闭着眼睛随便选几只股票,这就和最知名的分析师选中的收益没有区别。
那么,市场真的完全有效市场吗?
3.市场有效悖论
我们在开始提到,2013年,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提出者尤金·法玛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有趣的是,同年的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刚好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反对者,他于2000年出版《非理性繁荣》一书,希勒的理论指出,美国股票市场近140年的指数大幅上涨是脱离实际经济运行的反常现象,刚好就说明了市场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更是一个非理性的市场,也就是说股市是会存在泡沫的。
说明无论是经济学届还是金融届,都有很多人分别拥护“市场有效”和“市场无效”的阵营,就连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奖者也无法分辨出孰是孰非。
但我认为在市场中的一些现象证明市场并不像“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所描述的那么有效。
举个最简单的模型为例,一个国家股市的指数走势,应该相当于一个国家发展情况的体现,所以也有“ 买指数就是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的说法。下图是A股从1991年到今年2018年10月上证指数月K线图,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就不会有2008年和2015年大股灾,中国经济一直是以高速和中高速发展的,应该不会有现在的股市指数总是无法突破2008年和2015年的情况。
再来看看美国的道琼斯指数月K线图,从2009年后一路上扬的走势,似乎反应出GDP处于高速增长的是美国,但我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
还有一些情况也能说明市场并不是完全的有效,比如,有些公司在A股和港股均进行了上市,而同一公司市值在这两个市场内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市场有效,投资者一定会蜂拥而至,卖出高估的,买入被低估的,迅速让A股和H股的价格持平。但现实却不是如此,A股和H股上市公司的公司市值差额是长期存在的。另外,在A股打新几乎无风险套利、内幕交易让一些内幕交易者赚的盆满钵满收割韭菜的情况,都让人质疑市场的有效性。
所以,我个人认为,市场有效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越短期市场越无效,越容易受各种噪音和非理性因素影响,越长期市场越有效,趋向于是真实价值的反应。然而,A股市场长期的趋势却又表现出,我国的金融体系较成熟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更无效的状态。
让市场并不完全有效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市场分割。我国是实行资本管制的模式,和其他国际金融市场是分割开来的,在不同国家市场间切换的成本很高,也就是市场间交易的摩擦是很大的,这导致了理想状态下的有效市场实现受到阻碍。
第二,人的非理性。虽然在股市中“价值投资”的理念非常盛行,但环顾四周的股民就知道,真正凭借对公司内在价值、财报状况、公司愿景、未来发展判断来选股的投资者少之又少。而炒作概念、炒作新闻套利的情况却是很多。很多人买股票不是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公司股票,而是更多的去判断其他人对这只股票的预期进行决策,这些人的非理性买卖行为,也促成了市场定价的失效。现在经济学一个比较热门的分支“行为经济学”(点击复习),就是在研究人在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这让市场离理想的有效市场有了更大的偏差。
第三,信息的解读不同。因为人和人之间专业程度、认知水平、价值观等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样的信息,解读会多种多样,这样市场的有效程度大大降低。比如日前央行的降准信息发布,就有人解读为利好,另一部分人解读为利空。一个公司的财报放出来,能够去翻看财报的人都占少数,懂得细致解读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也就有了很多上市公司美化报表、财务造假等事件时有发生。
有效市场悖论始终是经济学界争论不断的话题,两个阵营也都不乏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认为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很多人因为尤金·法玛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就认定法玛一定是强有效市场的坚定笃信者,但我并不这样认为。要知道,法玛另外一大贡献就是和弗伦奇教授合作提出了“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三因子包括市场因子、规模因子和价值因子),他们通过三因子模型提高股票回报与经济活动的预测度。而这就恰恰说明市场价值是可以预测和估计的,这项研究成果对完全的有效市场理论刚好是一个证伪的过程。
回到开篇的问题,我认为,短期来看,股市是被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未知事件影响的,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因为人的非理性和市场分割等原因,股市是可能存在泡沫的。但长期来看,市场定价的过程是随着一次次的交易,消除市场噪音和市场摩擦的过程。因此从长期来看,市场是动态均衡和有效的。
今天我们介绍了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还对市场有效与否进行了探讨。希望这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能给你的经营投资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你认为是市场是有效的吗?如果你认为市场是有效(或无效)的,你在投资过程中哪些事件让你深有感触呢?
相关文章:
历史热文(2W+)
专栏所有文章索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