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把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伊·加塞特的《大学的使命》看了两遍,这本书很薄,1930年在西班牙首次出版,中文译本直到2001年才由国内学者翻译出版。书虽旧,但内容却不过时。我还会再读。
加塞特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是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做的一个报告,书中阐述了他对大学的见解和期望。
我印象深刻的问题有三个:
一,关于模仿别国教育经验的问题。单纯的模仿是片面而浅薄的,因为一所学校的教育状况不单单关乎学校本身,还深受它所在国家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氛围的影响,只有学校内在的小环境和外在的社会大环境实现平衡,才能造就一所好的学校。因此,打个比方说,播种之前要考虑土壤问题,照搬别人的经验是不行的,要从全局着眼,关注内外环境因素,全面考虑,从实际出发。
二,大学的教育至少要满足三条:
1.是文化的传授。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人如同行走在昏暗的森林,往往容易迷路,而对于世界的认识、信念、思想、观念等所谓的文化修养就成了摆脱迷茫、走向光明和希望的出路和方法。文化修养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生命思想体系,如果一个人,不懂物理常识、不知道生物概念、不清楚历史过程、思辨哲学,那他就不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这种人也不太可能成为好医生、好法官或好的技术专家。在家庭生活、教育子女甚至和朋友聊天中,他所散布的也只能是一些幼稚无聊、虚张声势的言论。
2.专业的教学。
达芬奇说:“想做不能做的事情的人,就让他去做他能做的事情吧。”事实上,每个学生踏入社会都要选择一份职业,在大学里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极其重要的,要利用最有效、最经济、最直接的步骤和方法将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医生、法官、数学教师或历史老师。
3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
必须承认,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和适合做研究,妄称普通学生能成为科学家是荒谬的托词和虚荣的表现。科学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追求之一,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成为科学家。而且,崇高只属于科学,不属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专业教学与学习只是熟悉、掌握诸多学科的系统化知识,是科学研究的结果。科研是探索真理的过程,与普通人非常遥远。一切生活都是命中注定的,只有我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在形式上是无限的,我们只有集中精力,限定自己,才能实现目标。因此,对于一心想成为一名内科医生的学生,就不要让他涉足科学,因为他只会把科学置于平庸的境地,对他而言,做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足矣。
三、高于世俗的一泓清泉
古代社会的精神力量来自教会和政府,然而科学的进步、民主的胜利让这两者的力量对民众的影响越发微弱。当今社会集体生活的精神力量是新闻舆论,然而其精神水准的低下,从业者文化修养的匮乏,为利益而追求轰动,扭曲事实,因此,公众意识中世界的形象其实是被颠倒过的。加塞特认为,要想扭转这样一种荒谬的现状,大学必须介入,从自己的观点——文化的、专业的和科学的观点——出发对待和处理当今时代的伟大主题。大学不仅仅是为学生服务的机构,在生活最紧张激烈的阶段,大学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种主要的、高于新闻舆论的“精神力量”的权利,在狂热之中保持平静,面对轻浮无聊和恬不知耻的愚蠢行为保持严肃性,把握理智。
惟其如此,大学方能迎来其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恢弘壮丽的时刻,正如一泓不息的清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