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素材的时候,心思微动,找来了京剧梅大师的《贵妃醉酒》选段,唱腔、唱词、身形动作和故事,头一次可以兼顾起来,居然听得入神。然后,脑海里就一直是京胡的婉转悠扬之声,自己完全是跟着感觉走了。究竟要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
我接触戏曲是在电视节目增加了地方台以后。记得有个《梨园春》的戏曲直播栏目,姥姥特别喜欢看。咿咿呀呀的,我根本听不懂,但是里面的故事,通过姥姥绘声绘色的讲述,深深地吸引着我。
姥姥知道得很多,《牡丹亭》《梁祝》《锁麒麟》《西厢记》《霸王别姬》……京剧、豫剧、黄梅戏……她老人家的哼唱,也有滋有味儿。
寒暑假,我隔三差五就住下,一个讲,一个听,过着特特属于我们祖孙俩的快乐时光。这样的经历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同时也不知不觉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直到现在才隐隐有破土发芽迹象。文艺,沾不上边,我不会唱,那么就文字吧。发的什么芽,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果,统统未知。
在认真拜读大家大作时,总会被作者们的博学多识震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绝对不夸张。同样的,在听长辈们讲“从前啊”的故事时,里面也包含着他们的实践和经验,甚至是智慧。因此才有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结论。
这样想着,对文字,对写作,敬畏之心更盛了。岁月,说来话长,细品方能百事从欢。那么自己带着默默的热爱,安静地去努力,尽量不荒废好时光,不辜负好风景,常自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