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我如此易怒?”(转)

“为什么我如此易怒?”(转)

作者: 上午咖啡下午茶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15:10 被阅读0次

    “为什么我如此易怒?”因为你的思维方式“病”了

    文|王胜男

    1

    前几天有个来访者(化名小岚)找我咨询说,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最近很容易发脾气。

    例如,她早上起来准备送儿子去上学之前,看见儿子穿衣服拖拖拉拉,吃饭磨磨唧唧……感觉分分钟就想爆肝,忍不住想发火训他;但是又想想大早上起来,就跟孩子发脾气,这实在是太影响这一天的心情了,于是忍了。

    这时候先生又问她衬衫、领带在哪里,心里又是憋着一股火,觉得这爷俩把自己当个老妈子使唤一样。伺候完小的,又要伺候大的…..真是烦的不得了,这日子过得真烦。

    自己在临出门前居然又找不到钥匙了,她又急又气,感觉非常的烦躁,觉得这一天丧气极了又不知道怎么样发泄,临出门前,狠狠的摔了一下门,但又有点担忧,会不会把门摔坏了……

    她到了公司刚刚坐下来,电脑还没有来得及开机,领导就飘过来问:“昨天的策划方案改好了吗?”

    她心里想:“昨天临下班时交代需要改的内容,说好让今天改好;但是一早上刚刚上班就开始催,跟催命似的......发奖金的时候怎么就没见的这么痛快呢?”

    类似的事情很多,小岚感觉自己似乎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情引发一些负面的情绪…...

    “这种状况持续多久了?”我感觉如果我不打断她,她可能会一直抱怨下去。

    “说不上来,从过年后好像是就开始了”,她犹豫的说。

    “过年后,你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我继续追问。

    “还是老样子啊。“她说。

    “工作内容、环境、或者人际关系之类的有发生什么变化吗?“我再次追问。

    “我升职了,这个算吗?“小岚犹豫的说。

    “嗯,算的。生活方面呢?小孩有发生什么变化吗?或者先生呢?“我继续追问。

    “先生还是老样子。对了,我儿子上一年级了……他上一年级,我都感觉到累。“讲到这里,小岚的话又开始多了起来。

    虽然小岚一开始没有觉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她的情绪状态已经提醒她了。

    2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当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过激,有可能是三种思维方式而导致的:

    1、恶性思维。

    这种思维的就是习惯于把事情灾难化。

    例如在咨询案例中,有个来访者终于决定下一步要考研了,但是突然间了句:“王老师,万一我考不上怎么办?”

    还有的来访者面试工作的时候会想:”万一通不过怎么办?“”万一我做不到怎么办?“等等。

    瞧啊,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当事人就已经想了很多失败的可能性:你还没有去做任何的尝试呢,又何必预设做不成的结果呢?

    要知道,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你特别容易在没做事之前就给自己判死刑,把自己给吓个半死,自然就不敢去做了……

    因此,恶性思维模式非常容易引发焦虑和内疚情绪。

    2、“你应该“思维。

    通常来说,拥有这种思维的当事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提出的大部分要求都是合理的,对方就应该无条件给予满足。

    问题在于,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区分有些要求其是过分的、不合理的、甚至不道德的,当事情的进展不顺利、遇到阻抗的时候,就很容易狂躁,这时候就会把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

    之前在网络上有个段子:“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可以比较贴切的形容这类型的人。

    被这种思维影响的人通常脾气大易怒,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容易得罪人,所以通常在人际关系方面危机四伏。

    也许会经常感觉自己时运不济在职场中容易遇小人,但是殊不知有果必缘因。

    3、“我应该“思维。

    拥有这类型思维的人通常会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要求比较高,或者说”苛刻“,具有典型行为是有完美主义倾向。

    当你对自己的期待过高,但是实际能力又达不到预期的时候,会把自己弄的很沮丧,甚至有些人会从过度自信转换到自我怀疑甚至自卑的心理状态。

    深入咨询的过程中,小岚发现自己被这三种典型思维控制住了。

    3

    放到小岚的案例中分析下:

    事件1:看到早上儿子拖延;

    恐怖化思维:1、她会担忧孩子迟到。2、如果孩子迟到自己也会迟到。3、如果自己迟到,这个月的全勤奖就没有了。

    结果:情绪过激,烦躁、恼火,想骂人…..

    事件2:先生问她,衬衫、领带在哪里?

    “你应该”思维:他自己应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总是要依赖自己。(但是忽略了,先生衬衫和领导是小岚整理收起来的。)

    结果:情绪过激:再次烦躁。

    事件3:找不到钥匙、摔门。

    “我应该”思维:觉得自己应该是有条不紊的,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结果:情绪过激:自责、内疚。

    我想起几天前的一个经历。

    前几天我和先生带着孩子去菜市场买菜,看见在买菜的小摊贩旁边有两个人在吵架。

    先生好奇,打听了一下大概情况是:买菜的想让老板多给几根香菜,但是卖菜的老板觉得对方买的菜很少,而且已经给了葱,说香菜是要卖的,不肯给。

    买菜的人觉得对方太小气了,而且态度很不好,菜不买了,要求退钱;卖菜的人觉得对方太贪心了,心里不爽,退钱的时候说了不太好听的话;于是两个人就吵起来了……

    就在我们要领着孩离开的时候,突然间听到卖菜的中年妇女大嗓门的说了句:“不要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谁都得惯着你!”

    而先生又接了一句:“也别把自己当做个宝宝,谁对你讲话都还得和声细语的。”

    我低头看了一眼女儿,女儿说了句:“我不是宝宝了…..”

    果然坊间有人才,这句话怼的挺意思的。

    这两个人都困在了“你应该”思维里了:都觉得对方应该要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双方没有陷入到“你应该思维”,没有这么敏感,或者任意一方稍微钝感一点的话,即使是别人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听完后马上就抛到脑后,也许两个人都不会吵起来。

    对于前面两种情况或者是容易产过激情绪的人,建议可以通过训练提升钝感力的方式进而调整自己的过激情绪,这有助于增进自己的幸福感。

    4

    什么是钝感力呢?

    “钝感力”出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同名杂文集,在中文里钝感这个词比较少见。

    按照渡解释把“钝感力”解释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钝感”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

    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现在的社会日趋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化,我们需要学会降低敏感度,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淡定从容、平和,这有助于帮我们化解职场危机、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幸福感。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钝感呢?

    建议大家可以可以通过学习钝感力的五项铁律来提升自己的钝感力,这五项铁律就是——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要得寸进尺,不要得意忘形。

    综上所述,自我探索钝感力能帮助我们胸怀更宽阔、提升包容力、增强适应力。

    我们需要可以练习钝感力,它能帮助我们拥有大智若愚的生活态度,让我们的情绪更稳定,心理更健康;从能力层面分析,有了钝感力的敏感和同理心,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

    有人遇到挫折后,把原本的从容忘得一干二净,而有人遇到挫折扛过后,越是能淡定从容,希望你是后者。

    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渡边淳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如此易怒?”(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jm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