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时,有许多人习惯于单一惯性思维,大多数又是材料本身的,最初的主题内容,于是写出的文章普通,常见,庸俗。
而有的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发现这个材料的不同方面,写出不同主题内容的文章数篇至数十篇。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面对这样一个素材,我们运用换位思考来看一下,怎么样写。
有这样一个 名人名言(或素材):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举例写: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丈夫一直在她旁边唠叨不停,一会说火太大,让她关小点,一会说油放得太多,让她把菜翻个面。
妻子不胜其扰,不耐烦道:“我自己懂得怎样炒菜。”
丈夫平静地回答:“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总在旁边喋喋不休,想想我那时的感受是如何。”
相处之中,很多人也会犯类似的错误: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苛求别人,却忘了反省自己。
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一人请一个瞎子朋友吃饭,吃的很晚,瞎子说很晚了我要回去了,主人就给他点了一个灯笼,他就很生气的说:"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一个灯笼,这不是嘲笑我吗?"
主人说:因为我在乎你才给你点个灯笼,你看不见,别人看得见,这样你走在黑夜里就不怕别人撞到你了,瞎子很感动!
启示:理解不同,结果就不一样,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每一件事用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
我们还可以这样写:
毕加索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从不追究,最多也只是把伪造的签名去掉。
有人曾经很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毕加索回答:
“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不想让他们为难,也不想朋友们的日子不好过。
再说,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们也要吃饭,那些假画使许多人的生活得到保障,而我也没有吃亏,为什么非要追究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