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跟我们合作,不是要让孩子变成温顺听话的“乖乖仔”,而是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性格和习惯,尽早地自立。
为育儿而焦虑的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听话,但常常事与愿违,因为我们在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这件事情上有很多误区,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包括指责、谩骂、威胁、命令、挖苦等等。这些方式简单粗暴,有时候也会有一定效果,但这些方式的本质是一种暴力,是用你的力量在强迫孩子。孩子有时候迫于淫威,会暂时配合你,但其实他们的内心是抗拒的。有时候他们甚至连暂时配合都不愿意,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因为他们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他们并没有在内心认同你。他们只是觉得你很可怕、很啰嗦、很烦人,想要尽快远离你。
那么,要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有四个技巧:
第一个是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问题。比如,小孩玩水,忘记关水龙头,弄得卫生间到处都是水。你不需要把孩子臭骂一顿,你只需要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宝贝,浴缸里的水溢出来了。”孩子马上就会知道自己做错了。描述是为了避免指责和埋怨,注意在描述问题的时候省略“你”字,比如,“你把牛奶撒了”,“你把瓶子打碎了”,这听起来怎么都像是在指责。而省略“你”字之后,就变成“牛奶撒了”,“瓶子打碎了”。你看,这样就变成描述一个客观事实,不带有不满的情绪。
第二个是简单提示。比如,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把家里弄得很乱,你不需要对他咆哮,或者讲一番爱整洁的大道理,只需要提示一句,“玩具需要回自己家哦!”孩子立马就会明白。
第三个是说出你的感受。比如,孩子总喜欢打断你说话,很不礼貌,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你打断,我觉得不高兴。”注意,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评,什么样才算批评呢?比如,“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的话。”
很多家庭教育类书籍,都强调要用积极正面的态度管教孩子,似乎家长不能有任何负面情绪。这里不同的意见是,“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会减轻自己的负担,家长不必永远对孩子保持耐心,孩子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如果我们明明生气了,还装出一副很有耐心的样子,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会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情绪,不过要注意去掉攻击性的字眼,不要威胁孩子。
第四个方法是写便条,把便条贴在家里的不同位置,作为提醒。比如,在电视机上贴着:“在开电视之前,想一想,作业做完了吗?”这样就省得每次为了看电视和做作业的事与孩子争吵,而且,孩子都期望收到小便条,就像期待收到礼物一样。
不管是说话,还是写便条,我们希望孩子配合自己,都不妨跟孩子说个“请”字,这一是给孩子树立讲礼貌的榜样,二是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等的家庭氛围,这样会让孩子更有自尊感,也更愿意和你亲近。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不是要用一套方法操纵孩子,好让孩子言听计从,而是要去培养孩子的进取心、责任心,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如果我们能找到一套正确的语言,就会让孩子的心灵不受到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