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上帝粒子:诺奖大师写给所有人的粒子物理趣史》作者: [美] 利

《上帝粒子:诺奖大师写给所有人的粒子物理趣史》作者: [美] 利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2-10-11 00:01 被阅读0次

。。原作名: The God Particle

。。ISBN: 9787572705069

。。内容简介 。。

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成分是什么?

本书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开始讲起,追述了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麦克斯韦和法拉第等一代代经典物理学家对基本粒子的探索过程。其后量子理论的诞生,在物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而大型粒子加速器的出现,又使得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惊人的成果不断涌现,人类向着宇宙终极粒子和万物理论不断迈进,若能成功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则无疑意味着这条探索之路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

作者利昂·莱德曼自20世纪中叶起,一直身处粒子物理研究领域的中心,亲眼见证、亲身参与甚至亲自主导了当代粒子物理学的许多重大进展,其本人也因相关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本书中,莱德曼不但把宇称不守恒、标准模型等深刻理论阐释得清晰明白,而且将多种夸克、中微子等的发现历程讲述得曲折生动。此外,无论是费米用“曼哈顿工程”中撞死的狼来计算沙漠中的狼群总数,还是李政道在中餐馆点菜时显出的派头,物理学家们的风采被作者描摹得极为生动,趣味盎然。

。。作者简介 · · · · · ·

利昂·莱德曼:著名物理学家,1922年生于纽约,1951年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1958年后任该校教授,1979—1989年任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主任,并主持设计了超导超级对撞机建造计划。他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成果卓著,于198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莱德曼热衷于科学教育事业,曾任美国科学促进会理事会主席。2018年10月,莱德曼在爱达荷州去世,享年96岁。

迪克·泰雷西:著名作家,曾任《集萃》(Omni)杂志编辑。

。。短评。。

#

今年是上帝粒子发现10周年。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 当天《泰晤士报》评论说,这一发现的意义,如同人类当初发现万有引力、进化论、DNA双螺旋结构。 上帝粒子是赋予万物质量的粒子。有一个绝妙的比喻能够最快地get它是怎么赋予万物质量的: 我们知道,质量可以看作运动阻力的量度。即运动阻力越大,便意味着质量越大。 假设一个广场上有很多人,此时吴彦祖从广场上穿过,立即就引起轰动——所有人都要跟他拍照、要签名。此时,粉丝就像一个个希格斯玻色子,共同形成了一个“希格斯场”,“吴彦祖”的运动阻力于是变大——获得了质量。 如果是我经过这个广场,那我就是个nobody,所有人都不会多看我一眼——也就是说我与希格斯玻色子的相互作用更小,因此我的质量很小。

#

追寻粒子也算形而上学哲学的一种结果。另外,写法值得学习,把各种叙事手段都用上了。想来,极大力量在极小的微尘之上,可是极小微尘又无法形成心智,这就是人类的奇特之处吧。

#

粒子物理的经典之作。作者利昂·莱德曼是顶尖的粒子物理学家,他发现了μ中微子和底夸克,因此在这本书中他既是叙事者、也是(半个)主人公;也正是这本书,使希格斯玻色子有了“上帝粒子”这一称呼。这也是一本循序渐进的科普书,作者假定他的写作对象是没有物理学知识的普通人,因此从最基础的物理学(力、电、光、量子等)开始,逐步推演至亚原子领域,是该学科比较好读的一本书;除了必要的内容,这本书大部分是在讲故事,因此也可以视为一部亚原子粒子的传记。利昂·莱德曼是以幽默著称的物理学家,这本书非常鲜明地融入了这一特色,有许多幽默的故事和对话。这本书的人名翻译值得一提:在指物理学家的时候,Boyle应该翻译成波义耳,Thomson应该翻译成汤姆森;指教宗的时候,John Paul应该翻译成若望·保禄。

#

这本书终于翻译进来了。在我记忆里,大概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和我说欧洲在搞一个大型强子对撞机,他告诉我这东西是为了模拟宇宙大爆炸,搞不好要撞出一个黑洞,十天就能把地球吞噬,霍金还为此赌了一英镑。这个事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为这事抑郁了好几周,以为人类要因科学家的好奇心灭亡了。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被发现了,这一发现在未来将完全改变人类进程,分析它和研究它需要很久,在这个过程中对着物理学的进程,化学、生物学、历史学都会产生新的变化。而我们的道德、审美也最终会因此改变。就像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那些理论和发现对人类的影响那样。因此,阅读这本书就很必要。作者不仅是诺奖得主,还是专门从事粒子研究和对撞机研究的。书写的很有体系,语言有魅力。

#

书很有意思,有些高中物理课时没有得到解答的疑问,好像豁然开朗了。

到二分之一为止还没问题,然后开始晕头转向了。

记得有一个思想实验:把两个粒子射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左自旋的A,一个是向右自旋的B。一段时间时候,从A的角度看,B的

自旋方向与之相反。得出结论是它们之间必定有超距感应,要不然A怎么知道B的自旋方向,从而选择了相反的自旋方向呢。

……晕了,不是开始时说了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嘛,为什么它们之间一定要有感应呢?为什么?为什么~~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 《上帝粒子:诺奖大师写给所有人的粒子物理趣史》作者: [美] 利

    。。原作名:The God Particle 。。ISBN:9787572705069 。。内容简介。。 构成宇宙...

  • 基于学术谱系的中国粒子物理学术传统浅析

    本文基于对中国粒子物理学史及粒子物理学家学术谱系的研究,从两个层面讨论中国粒子物理学的学术传统,结合中英、中日对比...

  • 上帝粒子(God particle)简介

    上帝粒子(God particle)是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另一种说法,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

  • 上帝粒子

    所谓“上帝粒子”,说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预言的,在宇宙大爆炸发生时首先生成的一种玻色子,是所有后来出现的粒子的前...

  • 源起

    混在天文圈,做粒子物理的宇宙中微子。想面对中小学生,做一些科普。想向孩子们展示:粒子之美 、 宇宙之美、对称之美想...

  • 上帝的粒子

    长篇新体传记《天赐画道》连载 开篇/上帝的粒子/之一 大约140亿年前,天地一体,万物混沌。一次不可思议的物质大爆...

  • 能否利用黑洞发现新粒子?

    一些超越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理论预测了新的超轻粒子存在,其质量远远低于自然界中已知最轻粒子。当这些粒子与普通物质的...

  • 希格斯粒子现形。

    粒子物理学家寻找新粒子的终极武器就是对撞机。科学家将粒子加速,给予它们极高的运动能量,然后将两束相向运动的粒子瞄准...

  • 2021-02-15 “上帝粒子”的发现@ATLAS@CERN

    “上帝粒子”的发现: 1964年 Peter Higgs提出 Higgs粒子理论 2012年 LHC上的ATLAS...

  • HTTP 的起源

    秉徇【先有问题,才有方案】 1. 需求 ? CERN(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研究的粒子物理在当时是前沿研究领域,需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帝粒子:诺奖大师写给所有人的粒子物理趣史》作者: [美] 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ll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