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跑过马拉松,却来一个书写马拉松,觉得很好玩,就像第一次参加单位组织的读书会一样,曾经参加无数次工会组织的运动会,但从来没在参加过读书会。一参加,方知道体验非常好。
20多个人坐在一起听领读老师解剖《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书中主要内容,一是想知道读书会是怎么办?二是我自己能不去办一个读书会。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报名参加。谁知道,报名结束的第二天,收到短信说人数已超额,待下次有机会再邀请我参加。我只好可惜。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不久,我接到组织者的电话,说有人临时有事参加不了,有名额,问我是否参加,我一口就答应了。可能这不是心想事成的例子吧。
虽然我当时很忙,但是我还是决定抽时间参加,因为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错过了,可能就要等明年才有机会了。
领读老师先带着大家做热身运动,那不是真正的运动,而是一种游戏,2人一组,互相深情对视10分钟,仔细观察对方的特点,然后说出对方身上3 个特点。10分钟后,再互相对视5分钟,找出对方3 个变化,并与对方确认是否正确。
经过两次观察,原来不熟悉的2 个人,马上就变得十分自然,把之前的陌生感一扫而空。
原来领读老师是用这个办法来引入书籍的内容:变化。这一方式十分新颖,让我相当惊喜。原来开场白可以这样做的,真的没有想到。
把领读做成场景化,一下子就拉近大家的距离。到真正讲书籍关键内容的时候,大家都体会得十分深刻,可以说是无缝接轨。
除了游戏,老师还十分注重互动,让大家的注意力始终在老师身上,充分发挥了领读者的作用。
由于有前面的热身和互动,老师和读者之间建立起信任,待老师再讲理论的时候,就水到渠成了,大家都专心听讲。
最后一个环节是高潮,是老师把理论转为实践的关键,也是学以致用的一环。老师说让大家体验一下激励的洪流。
具体做法就是把读者分成2组,一组坐着,另一组站在后面,站着的人给每一位坐着的人说一句你最想听到的话。然后交换位置,原来坐着的人站起来,原来站着的人坐着,站着的人给每一位坐的人讲一句你最想听的话。
这个互动搞完之后,读者的反应相对热闹,有的当场就哭了,说自己从来没有受到这样的激励,深受感动;有的当场释怀,很多年都放不下的事情,当时就放下了。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自我反省,每个人都有收获。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半小时的读书会,一恍就过去了,读者纷纷表示还没有玩够,争相添加老师微信,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办一些。
我自己觉得这一次读书会办得很成功,一是书籍挑选得好,大部分读者都会喜欢,二是领读老师知识扎实,三是形式活泼、让读者通过游戏和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学知识,四是我大概知道怎么办一场读书会。
但是光知道怎么办读书会还不行,只有做过,才知道到底会不会。
总之,一个半小时的读书会,让我不仅学到了书籍知识,还知道办读书会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