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仅要与自己的懒惰抗争,还要与孩子的懒惰抗争,还要与孩子爸爸的懒惰抗争。
算算我与懒惰的作战史也有好几十年了,虽取得过短暂的胜利,却终究不能收获压制性的成果。
以前我总是恼怒于这一点,由此引起了情绪的波动,反而连暂时的成果也保不住。因为间歇性的情绪化,最常见的冲动就是破坏掉眼前的一切。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被主动放弃,开始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头脑放空地在床上躺尸。
持续一周半个月之后,这股破坏的能量慢慢消失殆尽,人的理智又回来了,新的健康的规则意识重新建立,直到下一次大爆发的来临。
这样周而复始的折磨令我很烦恼,使我离自己的目标总有一步之遥。我开始思考,这个循环的怪圈究竟起源于何处。
终于我开始有了一点答案。对细节实施缺乏弹性。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对目标的设定不再显得遥不可及。
比如减重,以前我总是希望自己能瘦到18岁时的水平。这个自然是痴人说梦,一个生育过两娃的40岁女人,职业既不是模特又不是明星,怎么可能在164cm的身高上只有不到100斤的重量?
后来我把目标降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点,身材匀称,肩颈挺拔,小腹赘肉不要太明显。同时选择合适的服饰帮助身材进行修饰,不再追求小、紧、露的衣服来强调身体曲线。
目标合理化后,我却忽视了过程管控同样需要慎重思考。
再拿减重举例。我将165cm的身高对应的体重设定在53.5kg。这个数值离我现在的体重只有3.5kg的差距,不难做到,再加上这个数值我两年前曾经实现过,在心理上我觉得完全合理。
那么就从管住嘴,迈开腿开始行动吧。运动对我来说不是一件难事,相反我很喜欢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和一身疲累后的奇异的轻松感。
坏就坏在管住嘴上。“那么,今天就少吃一顿吧”这种小目标确实好制定,头脑一闪就算确定下来了。
于是一顿不吃,两顿不吃,三顿吃涮青菜,体重很自然地就下来了一些。可惜身体减重不是过家家,更不是一道算术题,不能任凭我们靠意志力胡来。
等到某个临界点,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求超过了一切,大脑直接跳过意志指挥双手,自己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早已狼吞虎咽吞下了一大堆食物。
等回过神来,自责羞愧卷土重来,情绪开始崩溃,又有了毁灭自己的念头,再次开始一轮暴饮暴食。
这一切都是因为对细节实施缺乏弹性导致的。如果在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上稍微放松一些。偶尔吃一顿高热量食物或者停休几天,不会给目标的达成造成很大的影响。
怀着良好的愿望与期待,对细节进行极度把控,反倒造成了身体剧烈的反弹。真正的好心办了坏事。
想通这一点之后,我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懒惰。如果不想生活全面失控,不想把孩子和家人的生活搅得全面失控,真的需要给懒惰留一点空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