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总是以他自己的方式诉说生命历程,刚刚看完电视剧《风吹半夏》,许半夏的母亲生许半夏的时候难产而死,父亲自许半夏出生起便不闻不问,反而养成了许半夏天生傲骨、敢闯敢拼的性格。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许半夏带着兄弟小陈、童骁骑做起了废钢、运输生意,在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钢铁行业中,许半夏硬是凭借敢想敢闯的冒险精神和务实的处事态度,勇闯俄罗斯,历经千辛万苦甚至生死考验,开辟了独立的国际钢铁进口业务,收获了事业的第一桶金。此时钢材市场竞争激烈,凭借着卓越的眼光和果敢的个性以及对市场的嗅觉,许半夏排除万难,逐渐将事业版图扩大。在一次次生活、感情、工作的历练后,许半夏懂得了如何果断解决问题,如何突破自己,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时代裹挟着一代人的成长起伏,但是面对挫折时,一次次看似无解的局,最终总是以妥协和解。有时候的人争一口气,并不比认清事实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更有力量。人生是一条长河奔流不息,不到最后入归大海,谁也不知道会在那个河道里湮灭。学习啊、成长啊是终生的需求,新冠病毒又何尝不想与人类共存,所以它也在变异,在寻求突破,以获得双安的局面。
第3讲《投向痛苦深渊的凝视》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当你与恶龙相斗的时候,你又何尝不是恶龙?当你与情绪对抗的时候,你又何尝不被情绪控制?你所抗拒的将永远存在,你所接纳的将消失。我们借由自我观察了解面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我们总是为不够好的自己抗辩,却没有意识到我们与他人合谋喂养房间里的大象;当我们投向深渊的凝视,情绪会带给我们什么?
情绪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一定是与生命个体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生活,它不是孤立的一段时光,它是你的生命历程。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会为一段情绪折磨,为一段感情陨落失魂落魄,更会为孩子学习不主动,老公不体贴而耿耿于怀。事实是这样吗?情绪不好有可能你正处在生理期,你不说别人谁懂你?感情消失人家娶了别人那是缘分到了,失魂落魄是因为在这段感情里你躺平了,被人照顾的太好了,你觉得没有比他更好的人了;孩子学习主动不主动那是人家的事情,你管的着吗?老公不知道疼人那是你认为的,你喜欢鲜花可能人家觉得一杯方便面更实惠。“你以为、你应该”主体人都是你,而你说别人了,逻辑错了!当我们注意力焦点投向“不应该”三个字的时候,在情绪管理上就跌入了深渊。我们想从想象的世界里、从理上找到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个只能让我们越陷越深,
我们为何陷入不应该的旋涡,主要原因是我们用形式逻辑代替了辩证逻辑。形式逻辑无法进入具体的生活,一旦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形式逻辑就没有办法了。在合肥深研班,第一次认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自此感觉生活为我敞开了一扇大门。当我们被某一个点某一段情绪禁锢的时候,你认为不应该。岂不知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不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见效的,他一定是在很早你没有注意的时候就发生了。犹如春天播种,秋天收果。人生最论因果,你得到的果,一定是在许多年前种的因落成的。佛家讲因果真实不虚。
形式逻辑在解决抽象的概念的、静止的问题上是有力量的,通过归纳法、演绎法。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报告总结PPT用的比较多。但是生活是连续的,家庭教育是连续的,工作是连续的,我们俗世的生活就是一日一日、夜以继日的活着。如果你用某一点的总结,概括它终点的意义,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面对人具体的经验和感受,跟我们所谓的道理一毛钱关系没有。
对教育而言,经验论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理论的核心,也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学生的经验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途径,我们的经验是我们生活的起点,是把日子过好的途径。约翰杜威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他不仅仅解决教育问题,更能在深层上解决情绪问题,帮助我们更好管理情绪,他指向的是人存在本身。
回到了生活和教育的本质、回到了人的本质。每个人都是整体,我们之所以有情绪,情绪背后依托的是经验,情绪诉求的是经验的完整性,他是个整体,情绪是整体,我们的形式逻辑思维是片面的、静止的,不是基于整体的思考。
经验就是经过体验。所有经过的体验,关注的都是过程。经验是总结后的实际能力。经验指向的是具体的行动。
例如,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我们难受煎熬,然后总结。行动指向了学习家庭教育,所以我们成长了。懂得了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家长行动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学习的经验要在世俗中应用。有的人说,我学明白了,就是说不明白,就是没学明白;还有人说我说明白了,就是没做明白,还是没有学明白。真学明白了就会做明白,学一米的深度,只能做一米的事情。而你想解决现实中10米的事情,就需要你学10米的程度,这就是经验的完整性。
单纯的阅读形成不了经验,单纯的学习也形成不了经验。经验是真正的做到,是用自己的人生阅读别人的书,当你真能明白一个道理,说明你也能够做到。
想明白,做明白,活明白
想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做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活就是经验的提取。所谓直觉就是提取。
什么是二次元?
二次元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表示“二维”的意思,大多是来区分虚拟和现实世界,虚拟的世界像动漫世界、漫画世界、游戏世界等等。其画面是一个平面,简称“二次元”,同时,“二次元”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
二次元的生活,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虚幻的,去现实、去经营,纯精神层面的。
情绪是个整体,生活是个整体,整体都是连续的,是有始有终的。情绪是贯穿人一生的主轴,是人的动力系统。情绪诉求的就是经验的完整。
经验的基本特点:
第一、经验具有整体性
合肥深研班老师讲过关于游戏的开发者,一定是经历了复杂后的简单。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看起来傻瓜式的说明书,一定是经过了开发者复杂的逻辑推理,呈现出的简单。而玩家一定是体验的最爽的,而最有价值的思考都留给了开发者。
由理性衍生出来的形式逻辑似乎在优化我们的生活,其实反过来他伤害和破坏了我们的完整性,简化了我们的经验。
比如孩子表现好可以,表现不好就不行,他善可以恶就不行,快乐可以痛苦就不行。作为孩子他是有主体性的,无论是好还是不好,善还是恶,以及快乐痛苦,它们都是情绪的一体两面,本就没有什么分别。我们片面的区别,本就是扼杀生命的表达。
第二经验具有连续性。
经验是连续的,他后一段时间一直在完成前一段时间,把我们在经验世界里所包含的但一直没有被察觉到的联系给显露出来了,后边的结果显示前面结果的意义。
关于遇渣男的例子,如果你经历一个渣男害怕再遇到一个渣男,就停止了恐惧了,那么在你的记忆中,渣男会成为你的心锚遏制你经历成长。你会因为你经历一个帅哥,害怕再遇到一个帅哥吗?显然不会。无论是渣男还是帅哥都是那一刻你给定义的。人是成长的人,变化的人,所以别怕经历、成长、连续,一切都是当下你最该遇到的。
一旦经验的世界凝固了、静止了,我们整个情绪跌入无底深渊,无法完成
第三经验的交互性
列维布留尔讲的:互渗率,是我们跟周围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人与人交往,一定不会因为初次见面有好感就会成为好朋友。一定会是多次交往沟通慢慢的觉得这个人和你三观相同,相交愉快。缓慢的变化,犹如冰山下的移动。
和孩子关系也是,首先要止损,持平后,才能慢慢引领,起到影响力。
《小王子》圈养了一朵玫瑰花,反过来玫瑰花也成了小王子的牵挂,当你赋予任何人事物意义的时候,他们就同时具备了某种主体性。凡是具有主体性,就具有无限潜能。所以,当你自己具备主体性时,你可以成为环境,当你主体性弱,甚至不具备主体性时,思想就会带偏带跑。容易被环境影响。培养主体性要的就是情绪和动力,主体性意味着我为我的选择负全责。
第四经验不是自明的、终极的,具有发展性
约翰杜威:生长导向进一步的生长,生活导向进一步的生活。就像花的花蕾、花朵和果实。
发展性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因为我们自己做过孩子,所以懂得看到父母吵架,自己心理担忧,所以也理解了孩子看见父母吵架的心理。所以夫妻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因为我们经历过被父母控制,所以懂得孩子被控制的难处,也就不再控制孩子自由。
第五经验具有思维性
经验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经验对训练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验思维能让我们在形式逻辑的尽头、无能为力的地方很自然的进入辩证逻辑。经验了、思考了,总结出了道理。真知就是真刀实枪会干的能力。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结合起来是完整的思维方式,更解决事物的本质和内容,更解决我们现实和具体的生活,是我们从面对不应该这行深渊凝视解放出来的最好方法,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进入具体经验世界时候的感受,我们一直感知好多不应该。一个人的成长,包括我们自己,一定是合理的,为情绪辩护就是要为情绪的合理性辩护。
人经历失败、挫败很很容易进入低频期,他一定会让你变得深刻,一定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智慧,一定会让你变得更好。罗伯特弗洛斯特说,一片树林里分出来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在情绪管理上,在我们进行自我观察上,有没有看到一条人迹更少,却更容易让你获得世俗生活的成功的路呢?这似乎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却是一条真正可行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