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步:描述事实:这一步要求我们说出的话是我们观察到的事实和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判。比如:你这孩子怎么撒谎呢?(这是评判)。我看到的情况与你所说的不一致。(这是描述的观察结果)。如果你说对方撒谎,可能对方听完这句话,马上就恼羞成怒了,那谈话自然无法正常进行。
(陈述事实,不带自己感情。)
第2步:表达感受:这一步我们要注意区分感受与想法是不同的,想法往往含有判断的成分。比如:我觉着你不在乎我(这是想法),我觉着我很孤单(这是感受)
(表达自已的内在感受。)
第3步:了解需要: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期待以及我们自身对他人言行的看法,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来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别人。比如:你对孩子说,你在学校不好好表现,我很难过。这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不是孩子没好好表现让你难过,而是你期望孩子好好表现,孩子没能实现你的期望,所以你难过,你难过是因为你的期待没实现造成,而不是孩子行为的直接结果。因此,这一步是第2步的原因,我们要发现了解造成我们感受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期待这件事情正向达到的结果,而不是这个事实造成的结果。)
第4步:提出请求:这一步要求请求的指令必须清晰。比如:我希望你好好做饭。这就是不具体,不清晰的请求。因为每个人对好好做饭的定义不同。你可能认为三菜一汤是好好做饭,我可能认为下方便面打个荷包蛋也是好好做饭。应该说:我希望你能每顿饭做两个菜,有荤有素。
(达到这个正向结果,表达需要対方怎么做,)
归属感,平衡感,秩序感。信任、接纳、放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