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娇与志明“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要安定下来”
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拼命地去追……两个问题都分别隐藏了一个关键点,“怎么判断和谁安定下来?”、男人追的是一段时间想要的还是一生所求的、有生之年不会后悔?
春娇与志明的恋情令人羡慕,两人相互理解、包容。
相爱就是相处的时候不会非常顾忌地考虑说什么话可能伤害到对方,而是自然而然地、直接地展示个性,却偏偏能得到另一半的原谅或喜欢。
相爱的过程中,两个人渐渐融合,各自拥有对方的影子,并最终成为彼此独立、灵魂不同却精神统一的一个较为完整的个体。
日子久了,两人的关系又开始变化。志明有了新相好,春娇在考虑与他断绝恋人关系。
但是一段感情一旦建立起来,想要脱身就不容易了。就比如我们的过去,与一些人建立了联系,现在想断绝总是不那么容易。
我不禁想:这样是进化的心理学现象吗?为什么我们会珍视有熟悉感的东西?恋旧?是不是因为在远古时期,物质条件差,交通不发达,与伴侣结成关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古时的人们往往不会像现在一样轻易放弃,不能好好处理、维持关系而放弃,会被视作一种损失、一种精神残疾;同时,人在心理上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来树立、加强自我个性、意识,大多数人为了保持身心健康,都不愿意放弃过去与他人建立的联系、不愿意变得孤单;人是由回忆组成的,不管是悲伤的还是愉快的记忆。人是群体动物,恋旧是一种自然选择;社交恐惧是一种被当前的时代承认的病症,企图与过去完全断绝关系也被视为病症,恋旧的程度多深会被视作疾病?
面对选择,志明在犹豫,就像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类似的处境一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还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或者说,他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他必须进行选择然后才能知道答案(“真正喜欢的”属于在未来才能获得知识,是经验的总结,是必须有当下的选择才能触发的物品)。
他没有上帝视角,只能依靠选择+感受反馈给大脑,来判断“自己真正喜欢的”。这就是人的局限性,也是大多数人都无法找到真正喜欢的人或事物的原因。拖延,拖延,只为有更多的时间来判断,或者是逃避选择,归根结底是对各种选择各种有益之处的贪婪,是处理多任务、多关系的失控,还是是对道路结果的害怕?
[追求上帝视角、真正喜欢之物、适合自己的事物,都是在当下无解的命题,因为无论我们对过去经验总结得多么丰富,都不能100%地预测出下一秒我们喜欢的、适合的事物是什么。]
一个决定通常考虑得越深刻,就越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说到决定,年轻时服从于欲望的决定,很可能要影响终生。
看到别人成双成对牵手成功甜甜蜜蜜,正常人都会感到愉快,这是基因给予人的奖赏和鼓励;单身的人也会羡慕,这是基因在影响人的方向,因为对于基因种群、社会文化而言,人的目的只有生存和繁衍。
换做我,怎么去说服自己的另一半?我也很无力,却只能看导演安排什么样的剧情了。
喜欢作为一个过程,它根本的目的是获得结果。多少人因为喜欢却不能获得结果,所以只好重新设定、选择“喜欢并且更有可能获得结果”的人或事物。
最后,志明还是在关键时刻追回了春娇。
春娇婉拒了带给她稳定、安全感的男人,并说他喜欢的只是她的一部分,被志明影响的那一部分。
电影的效果,总是要等关键时刻才来挽回感情。因为电影不必现实的人的感受,只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才能让人感觉是现实中一样差一点就错过心中所爱。电影取材于生活,那生活会像电影一样美好吧,这让人感到庆幸。
如果一段回忆一直困扰着你,它就变成了机制、框架,是大脑给自己创造的迷宫。
说到机制,我的应激发泄机制大概就是阅读+电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