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认真学习过一段时间何绍基的行书,感叹于他奇妙的用笔和让人称绝的结体,对于字帖前面的几页小楷往往一翻而过,几乎未曾仔细欣赏过,只是觉得他的小楷不过尔尔……现在看起来,不免为当时的幼稚而感到脸红。
暑期里有几天都是连绵细雨,总是站着写字就有点想偷懒,便收拾了一张桌子,用写剩的一包蜡染笺写小字。恰巧翻到了何绍基的《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就认真的看一笔写一笔临摹起来。
何绍基《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册页,十二开,全文三千余字,字帖中的字格是1.1cm。我按2cm 的大小进行临写,也懒得打格子,用铅笔轻轻划为2厘米的竖行。第一页写了一个多小时。
何绍基先生写字时执笔异于常人,乃是回腕法。首画起笔多从下入笔,外部笔画多取外拓之势,有颜体意味;结字多上大下小,显得尤为稚拙可爱。
连续写了五六个小时,写了5页。大略估计了一下,写完全文也就15页左右,干脆就凑一幅作品吧……
于是,第二天接着写——写着写着,手顺了,看一眼就能写半个字,我发现何绍基的楷书竖画变化丰富,若为左右结构,则多取左竖直右竖倾;若是独体则竖为右倾,左放右收,莫不迎合其结体特点。这应该是他楷书体势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了。
下午写得头晕眼花脖子疼了,不由得感叹:怪不得很少有人写小楷,这真是个苦差事!出来散步的时候,有老人拉了一车西瓜,看着新鲜美味,心里不觉痒痒就买了小半个。不料,这倒惹出事来,吃完西瓜,肚子就不舒服了。方才想起祖父当年“立秋的西瓜吃不得”的遗训。
第三天吃了药,精神萎靡,睡了整整一天。晚上醒来实在睡不着,就写了一个小品,以为祈福——希望病魔赶紧远离。
第四天,感觉身体恢复了,心情大畅。再临何绍基,感觉运笔如飞——何绍基的字用笔八面出锋、节奏变化自如,宛如流动的曲谱。虽是小字,但给人整体感觉气势磅礴、美妙绝伦!
后经拼接,成一整幅临摹作品。
有感于此,遂为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