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几天蚊子就满4周岁了,这三年多里我全职在家带他,他一岁起我开始了解亲子阅读,一边学习亲子阅读的方法,一边陪伴他阅读。
这三年里我每天和他一起看绘本,很少间断,家里购买了1000多本绘本,我们几乎都一起看过,而且其中有很多书我们一起重复看不下十遍。
在陪他以外的空余的时间,我会看一些育儿书籍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试着走进他的心。我参加正面管教线下课程,和善而坚定的对待他,和他做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他是一个特别外向好动的孩子,仿佛每天都有用不完精力,很多时候只有在我们一起看书时,他才能安静一会。
他喜欢交朋友,所以他总是会主动的亲近别人,很容易和小伙伴们玩成一圈,他对一切新的事物都充满的强烈的好奇心。
他喜欢大自然,喜欢小动物和小昆虫们,在他两岁多时我带他去农村住了一段时间,那时我们每天睡前看会书,然后早起一起去抓青蛙,挖蚯蚓,观察小昆虫,捡鸡蛋。还和外祖母去山上挖笋,摘野生草莓。我和他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是他上幼儿园前我们一起度过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所以他很粘我,他经常会不由自主的亲我,说他爱我,想我,做什么事都会想着要和我一起。
一些亲戚看他这样,总是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费心的陪孩子,甚至觉得我对孩子太过溺爱,不应该这样陪他,应该让他自己玩,或者让公婆带,这样他才能独立,才能和每个人都亲。
我一个亲戚甚至拿自己的孩子来举例说:在他们孩子小的时候,几乎都很少陪他,小的时候让公婆带,孩子4.5岁时他们夫妻经常出去玩,孩子就让他一个人在家里,有时候也会带他出去,出去了孩子也乖乖的在一旁看他们打牌不会吵他们。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孩子很乖,很懂事和谁在一起都行,谁带都行,很省心。
确实这样的孩子看过去很独立,甚至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温饱问题自己都能自己解决,父母也可以过得潇洒。
但孩子的身体独立了,他们的心理呢?真的独立或者健全吗?
就像她们无法理解我带孩子的方式一样,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带孩子的方式。
前段时间李玫瑾教授的视频火了,她提倡心理抚养,心理抚养主要指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为目标,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她说:生命初期,情感依恋关系的建立,是父母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因为生命的最初,总是以乞求的形式获得帮助,需要依赖他人来满足需求。
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让自己成为他的依恋
依恋就是一种一对一的情感依靠。
二战时有很多孤儿,他们有的被送到养育院,有的则被送到宗教的慈善团体,这些孩子长大后大都有过寻求心理咨询的经历。心理医生在了解了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后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怀疑是不是早期的这些机构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但经过调查,发现没有,他们对孩子都非常好。医生们又继续研究,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团体养育孩子的时候是轮班制,每天有不同的人值班,时间一长,孩子就得不到依恋情感的满足,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产生焦虑、苦恼、烦躁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问题在早年埋上祸根,成年后稍稍有一点不如意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因此,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一对一的情感依恋是十分重要的。
刚出生的孩子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碰触知觉和味道,因此,父母早期的陪伴不可缺失,这就是依恋早期抚养模式,会造就第一个台阶,如果孩子每次痛苦的时候,父母都会第一时间出现,那么下次只要他一到自己的怀里,他就知道这是让我放心的气味。
孩子出生后,父母日复一日的亲自照顾,会形成他对于满足和快乐的相关记忆,这种记忆又会形成潜意识,成为孩子一生中很重要的心理力量,让孩子具有人性。
我没有学过心理学,但看过的很多育儿书中都提到,父母对于孩子早期教育和陪伴的重要性,所以当我看李玫瑾教授解析心理抚养时,感动的泪流满面,无可厚非我是孩子的心理依恋人,他心里最重要的人,最爱的人是我,我给他的爱是完整的,他的心理很健康和幸福,觉得自己这几年的付出值得了,也更加坚定了我用心陪伴孩子每个阶段成长的决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