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出差时间很长,赶路、赶路,成了主旋律。
一转眼,去了六个城市,每个城市都留在了不深不浅的足迹。
回头望望,我们还记得当初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寻找想要的答案,寻找是上半程的目标,而验证是否找到了答案则是下半程的任务。
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我又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来来回回中,我也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对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曾经很多熟悉的推论,在实际市场中发现其实是另外一回事,这不是说我们的推断就是错误的,而是我们过度相信了逻辑推理的能力,逻辑可以解释一切么,其实不一定,最简单的方法还是最笨的方法那就是调查。
实地走访是一种调查,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这一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还原回来就是我们很多时间都在追求更好,而实际上地基真的不那么牢固,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愿意称之为是队伍的建设,一个能打胜仗的队伍离不开一个有灵魂的队伍,而队伍的能力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贡献。说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人身上,一个人做的好不好,一群人呢。
我们给一线业务提供了很多方法、指引、工具、系统,道也好、术也罢,都提供了很多,软技能和硬考核这些都有,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他们真的有用么,关键还是要看每个人如何理解,如何使用。从这一点看,一个公司最大的财富不是多么高超的想法、多么强大的技术,而是人。这人的范围既有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也有执行一线的人员的坚持落地,不能落地等于是漂浮在半空,只执行了一半意味着事情没有做透。
所以说,我看到的是人的建设还是第一位的,人的管理是一种方法,更主要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像拜访走店,一天究竟能走多少家呢,我们都愿意找很多理由来说不能每天走店,而很少想过我们走店为了什么,或者很多人也知道走店的价值,但是还是更愿意偷偷懒,看不上这种“笨功夫”,希望找捷径、以为有结果就可以压到一切。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危险在于看不到数据的价值。
你欺骗系统,那么系统也会欺骗你;你糊弄数据,反过来数据也会糊弄你。
所以说,到一线去,听他们怎么说,再看他们怎么做,基本就可以判断出来他们是否言行一致,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为什么呢,正是说着容易,做起来比较难,难在执行,难在每天都严格坚持。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是如此,如果能够做到日复一日的言行一致,这就是很强大的力量,如果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那基本就是优秀卓越的人了。其实这也是我们需要的一种能力和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