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要快速高效改变自己的认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读书。
如何才能更好利用读书来改变自己呢?
今天分享一本书《榨书》,里面介绍了选书、高校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非常实用,分享如下。
一、选书
世界上每天出版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大数十万,可谓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一生都不可能把所有书籍读完,这就说明了选择读一本好书的重要性。
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呢?
书中给出了以下方法:
1、利用豆瓣去查询评分。
好的书籍,豆瓣给的分数普遍较高,这也是选择一本好书最快的途径,如果一本书的评分过低,说明其中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完全可以忽略掉。
2、参考出版社。
不同的出版社对于不同类型的书籍有着不同的标准,多看看你所关注的领域中哪些出版社的书籍比较多,可以着重关注这些出版社的相关订阅号,以便可以及时获取信息。
3、看看牛人其他图书。
当你看到一本书对你影响和触动较大时,不妨看看这个作者其他的书籍,不出意外的话,其他书籍的质量同样优秀。比如史蒂芬·柯维等。
4、查询书中的推荐清单。
这个方法我最先是在周岭的公众号文章和书籍中看到,他的每篇公众号文章,都会推荐一些参考的书籍,这些书籍很多质量都很过硬,能让我们增长很多见识。
5、看看一本书后面的参考书目。
每本书都会参考大量书籍来写,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从零开始写作的,都必定会有其他人或者作品的影子,通过一本书去追溯到大量参考图书,也是我们获取高质量书籍的一个重要渠道。
6、多听听“樊登读书”、“得到”等app的内容。
里面对于各种书籍的选取比较严格,只有很优秀的书籍才会上线,这些书籍也可以作为我们选择书籍的渠道,当然要注意,尽可能以自己所研究的方向为主做主题阅读。
7、拓展认知边界。
这个内容我的个人理解是“功夫在诗外”,在研究一个内容的主题内容时,更应该注意要适当拓展自己的读书边界,去尝试读一读其他领域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更快给自己带来一些认知上和思维上不一样的冲击。
二、读书
选择好一本书后,下面就开始进入读书阶段。
对于不同的书籍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万不可任何一种图书都去用同一种方法去读。
比如经典书籍,里面内容较多、理论性强、知识增量大,适合精读,甚至逐字逐句地读,而如果拿到一本单个主题的畅销书还用精读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本畅销书中,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这时候你需要关注的内容是对你自己真正需要的,真正能触动你的,以及你在此有困惑或者思考的内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那么书中具体提到了哪些读书法,以及这些读书法的适用边界是什么呢?
作者总结了六种读书法,即正常阅读、快速阅读、精细阅读、主题阅读、复习阅读、暂停阅读。
具体是什么意思?
1、正常阅读
这种读书法适合知识密度适中、方法技巧适中、口碑较好的书籍。比如《认知觉醒》,可以从序言开始,从头到尾读下来,当然,在读书的过程,做笔记是必不可少的。
2、快速阅读
选择出一本书后,通过书评、序言、目录、大概翻翻等方法确定这本书内容相对空泛,仅有少量对自己有用的干货,那么就尽量做到快速阅读。
比如一些致用类书籍和方法技巧类书籍,都可以用这种方式。
读这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个自己关心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者解决思路,只需要把自己真正关心的内容找出来,把具体方法提炼出来能指导自己,就算达到目的,千万不可贪恋其他内容,就像战士打仗不恋战一样,达到目的后马上撤。
比如《秋叶7堂课》《这样读书就够了》之类的书籍,即为如此。
3、精细阅读
这个是主要针对的一些经典图书,尤其是久经时间考验的书籍,经历了多次再版的书籍,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书中的观点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给人新的启迪。
比如《掌控习惯》《活法》《穷查理宝典》等等。
对于这一类书,因为是各大图书榜单上的佼佼者,所以需要列出一个自己关注领域的书单,经常性拿出来读一读,最好是每年都能刷一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习和掌握。
4、主题阅读
当你对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时,以三到五本经典书作为基本框架,读精读透,其他畅销书都去快速翻一遍,跟经典书中的理论框架去一一比对,这样可以快速抓住一个领域的核心。
选定一个领域进行主题阅读时,最好选择至少10本该领域评分较高的书籍来进行,不要随便去选。
具体可以先从微信读书中搜出这个关键词,把书籍列出来,然后去豆瓣查询口碑和分数,这个工作尽量不要省略,因为可以帮你解决很多前期选择问题。
5、复习阅读
这个读书方法适合应试教材书和经典书,目的是通过多次重复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一本书,尤其是经典书并非读完就算,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吸收和榨干一本书的精华,不管是记笔记还是回顾,不管是写书评还是写书稿,目的都是为了 锻炼自己的榨干一本书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无价的,遇到这种机会和想法,不要逃避,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
6、暂停阅读
读书就像读人,有时候一个陌生人站在你面前,可能这个人外冷内热,让你有些敬而远之,甚至第一眼缘不好,这时候就暂时放下,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待自己的认知和经历都跟上来后再去读,或许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记得第一次读成甲的《好好思考》的时候,完全是懵逼的状态,根本搞不懂里面提到的思维模型是什么意思,到底有什么用以及怎么用,完全get不到自己的神经,于是就暂时放弃了。
后来有了几个月的读书经历后,尤其是读了一些浅显易懂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前段时间再去读《好好思考》,突然发现好经典,里面很多内容给自己启发很大,而且对于很多概念和方法有一种突然打穿的感觉,让自己非常欣喜。
或许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吧,当你对一本书读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先放一放,再过一段时间回头看,或许就有了新的体会和感受。
三、记笔记
如果说读书可以让你认知得到提升,那么读书后及时进行思考和输出,则是对这个认知的进一步强化,会让你受益无穷。
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记笔记的方法,比如贴便签、画思维导图、做读书ppt、模板法摘抄总结、写书评等等,总的原则就是一定要让书中的内容过一过自己的脑子,然后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就是一个闭环的过程。
通俗的说法就是,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看到一个能让自己有所思考和触动的内容,马上停下来思考:
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自己在这个问题方面有什么困惑?
这本书如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什么方法?
学到这个方法后是否可以解决我的问题?
等等。
思考完毕,把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个过程会让我们对知识变得异常清晰。
一定要先去记录让你有所触动的内容。
而当你对于某个内容或者观点没有什么感觉,说明这个内容在你生命中没有出现过,不管是经历还是经验,都是零,这时候如果你强迫自己去记忆,或许也未必能真正转化为行动。
只有当你看到一个内容,让自己内心“咯噔”一下时,这才你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
因为这个内容唤起了你的认知,唤起了你的经历和经验,唤起了你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
一个人的认知是不太可能被强制灌输的,一定需要靠自己生长出来。通过一次次地触动,一次次地联机,才能让自己有行动和改变的前提。
通过写,去开发认知,是必须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