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盯着手机,关注与手机相关的一举一动,结果手机成了父母的死对头,而孩子为了手机也是顽强地与父母斗智斗勇,甚至直接冲突。
这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父母和孩子间持续不断地发生着,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反而手机成了亲子双方的隔阂,失去了彼此的信任,
双方关注和关心的不再是对方的感受和想法,眼中只有手机的“去”和“留”。
其实,手机的问题并不在于手机本身,而是手机如何成为孩子最为亲密的伙伴。
作为虚拟场景的存在,是不是说明孩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当孩子无法从爸爸妈妈这里得到应有的爱抚和支持的时候,或者说收到父母过多的
指责和训斥的时候,手机却成了他作为忠实的伙伴,尽管他的感受,他的想法,他的挫折无法告诉手机,同时手机也不会对对它有所压制和拒绝,
反而让孩子从中得到休息,到缓解和解脱。
因为手机不会问孩子的成绩,不会催促他作他不想做的事,孩子不会因此产生不好的体验和失落。
所以,手机并非手机问题的主角,而是孩子心理的活动,以及附加在孩子身上的学业成绩,是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和唠叨和催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