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
四:关于命运的本质

四:关于命运的本质

作者: 存在即规定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18:56 被阅读7次

上一篇文章,从命运的形式上(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经历)分析了由时间与空间的个体化原理,也就是存在的规定性(空间)以及事物变化的叠加覆盖性(时间)所造成的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篇文章,依然沿着命运在形式上的主观可改性入手,慢慢揭开关于命运的本质的神秘面纱。

我在第一篇文章《对于叔本华关于人作为最高意义奇迹的观点的一点看法》提出过理性是因果的变量,在第二篇文章《浅谈因果变化》中阐述了认识决定人的动机,两者合起来就是理性认识,哲学上称之为认识律。

当然,我们谈论的理性认识是以悟性直观与理性认识所共同构建的经验复合体世界为前提的,没有悟性直观提供的世界信息材料,理性认识就如没有信号的老式电视机,打开全是雪花点,无法单独工作。

关于认识律,简单一句话解释,就是有一个根据,必定有一个结论。比如,看天气预报,知道明天阴天,那肯定不会想着明天去晒太阳。看电视知道伊拉克在打仗,就知道他们的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也不会有去那旅游的心思。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理性能跨越时间空间,对概念进行推理,它无需亲眼所见,只要给一个真实的消息,就能知一斑而窥全豹。

这种认识能力,能让人类预测因果链条的基本发展方向,我们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引导国家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尽可能的让人民少经历磨难,早日达到人人平等的和谐的稳定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对于个人来说,同样如此,我们根据过往经历所获得的经验,或者借鉴别人的经验,对人生发展方向进行基本的控制,也是尽可能的少走些弯路,让自己与家人少一些痛苦,多一些欢乐。

所以,对于命运在形式上的主观可改性,其实就是指理性认识对因果链在时间上的把控,空间上的调动,从而在形式上改变个人命运,国家命运,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然而,单从命运的形式入手,只能是改变命运的某些局部变化,在时间与空间个体化原理的操控之下,个人命运形式往往不是由自己所掌控的,人类作为物质态的形式基础,必然要受因果法则的控制,存在律的规定,这里所引发的生老病死,物理冲撞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我们是幸运的,生在新中国,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下,社会在健康的发展,让我们尽可能的远离了痛苦,翻开历史画卷,上面上演着的是一幕一幕的鲜血淋漓的人类社会在成长过程中的深沉苦难史,这是成长的代价,我们对此务必要进行深刻的认识,深刻理解今天的相对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在宏观上对全人类命运乃至动物界的命运,世界的命运进行深刻解读,深刻感悟,不能只局限于个人命运不可自拔,那样,永远到不了宁静愉悦的人生最高境界。

关于命运的形式体现,最后我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一段文字来结尾,深刻感受一下古来圣贤与命运的形式抗争的伟大精神,然后进入下阶段关于命运本质的揭示。

司马迁: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被汉武帝打入天牢,遭受灭绝人性的宫刑。在狱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内容浩大的史学巨著-----《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出震撼人心的句子: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要探寻命运的本质,必须要明白“命”得以成立的基础,从我们自身出发,往过去追朔,人类,经过动物界、植物界、无机界、最后到宇宙大爆炸。这一切变化,都是以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得以成立为基础,再以无机界为基础,跨越无数亿年的时光,才得以演变到我们现在。无机界以大爆炸为基础,植物界以无机界为基础,食草动物以植物界为基础,食肉动物以其它动物为基础,以弱肉强食的法则为基础,人类以这一切为基础。基础即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变化的特性,叠加覆盖是变化的形式,而存在,是变化的基础,存在规定变化的方向,一环接一环的往前推进,这是必然的,然而,直到出现人类,出现了理性认识,使得人类具备了主观能动性之后,宇宙出现了新的法则,强弱包容法则,世界具备了自身改善自身的条件,这是良性的循环,这个良性循环在存在的规定特性与变化的叠加覆盖特性之下,使得人类必然进入一个大同世界,而我们的使命,就是缩短这个时间,减少承载在生命本身的苦痛。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认为知命是成为君子的前提,知命就包含知天命,知己命,知天命是指知道事物演变规律,包括存在律,因果律。知己命就是指认识自己,也就是知良知,是致良知的前提。唯有知天命,知己命,才能探寻出命运的真谛,我对此总结了一句话,也是我知乎专栏的名称:对外知因果,向内致良知。

知,包含真实的意思,如果没有包含真实,不是真知,佛曰:如实观照。实,就是真实。唯有真知这些(知天命,知己命),才能达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真知境界。

如何认识自己,已成为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即便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在第一篇文章《对于叔本华关于人作为最高意义奇迹的观点的一点看法》中,其实也初步的提过我与过去的我在时间轴上的分立。现在,我从人的认识能力入手,对“我”进行认识。

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所以,人的认识能力,必定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物质的本质是存在与变化,人的感性与悟性能力便是建立在存在与变化的基础上,感性对应存在,悟性对应变化。感性与悟性的关系,就是存在与变化的关系,不可分割。而存在对应空间,变化对应时间,所以,感性对应空间,悟性对应时间。悟性是以感性为条件的,所以,悟性必定是被动的,即时的,有一个刺激,必定有一个反应,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也就是说,我们的本能,就是悟性在支撑的,所以,我把悟性支撑的本能,叫做本我。

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悟性与理性是怎么配套工作的,人的本能又是如何建立的。相信只要是学过某一样技能的,就能感受到,在刚开始学习技能的时候,是理性思维在旁边指导,通过反复认识之后,这个技能便不需要思考了,人就能直接的,即时的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学开车,一开始,是师傅在旁边教导,自己也慢慢的根据师傅的教导,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中间,便有一个思考过程,往左或者往右,挂挡或者踩刹车,等等这些动作,必定先要经过思考,然后,随着认识的反复加深,逐渐的需要思考的动作慢慢减少,直到完全刻于本能,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动作。所谓认识的反复加深,就如同把刀子在石头上划拉,轻轻的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沿着之前的痕迹划两次,三次,数次之后,便深深的在石头上留下一道印记,这道印记,无声的诉说着因果的变化过程,水滴石穿,被穿的孔便是本能,也就是说,原先的石头在一次次的水滴之后,已经不同了,已经具备了被因果所影响后的样子了,人也是以物质为基础变化过来的生物,物质的这种存在的规定性,便转化为动物的感性,物质变化的因果性,转化为动物的悟性。对具备理性的人类来说,先感,后悟,悟不出就交给理性,通过理性的反复思考,固定,然后再交给悟性,就是平常说的下意识的。明白了这些原理,对于教育孩子,有着伟大的意义。

我把感性悟性支撑的本能,叫做本我,本我,也就是指经历在身上留下的印记所形成一个独特的本能的我,当然,这个本我还包括存在的规定性,从个体来讲,也就是指遗传,体质所规定的性格,既然一切变化是从实际出发的,所以,性格也必定由遗传与体质出发,再由后天环境所影响,加以变化。有人提出,性格是不可以改变的,这个观点完全错误,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包括性格,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局限了性格的变化的有限性,哪怕是直接后天改变体质,如中性人,变性人,古时候的太监,这些人群虽然性格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但这变化还是要以之前状态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本我包含行为习惯,情绪习惯,人类天性,经验记忆,独特记忆氛围(灵魂),观念,思想,而这一切,所表现出的一个人的特性,就是性格,也就是说,除了理性认识之外,属于悟性范畴的,统统都属于本我。所以说,每过一刻,都是一个全新的我,有些人不善于思考,疲于经历,以至于变化缓慢,从成年后到生命结束之前,变化很小,生命便失去色彩。

认识能力的先感,后悟,悟不出就交给理性,人类就是在这亿万次的悟不出的状态叠加之下,出现了理性,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变化的叠加覆盖性所决定,然而,既然理性是以感性悟性为基础变化而来,那么理性,必然要具备感性与悟性的特性,也就是空间与时间的特性,而且,感与悟之间包含一个比较过程,猴子站火堆边上,就能察觉到火堆的温暖,而这个温暖,是通过比较之前体温得来的,与之前的体温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便是比较,也就是说感悟本身包含比较特性。所以,理性的基本功能必须符合这些特性,根据这里与那里的不同,得出各个存在的区别结论,根据前一刻与后一刻的不同,得出某个因果结论,所以,为什么说理性认识(认识律)就是有一个根据,必定有一个结论。而这里与那里(空间)的不同,前一刻与后一刻(时间)的不同,便用概念加以固定,直接刻于本能,以便随时调用,理性发展到最后,便无视了空间时间的规定,直接以概念进行推理,概念几乎可以等同于存在。

理性的出现,通过空间个体的比较,便有了“我”的存在,“我“即是区别于一切其它存在的存在,也就是说,”我“的建立,是建立在空间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个体与个体不同的基础之上的。这个“我”包含个体的全部,我称之为我,自己的我,是一个代表我本身所拥有的一切的概念,在人类之前,所有动物都没有我这个概念,但它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存在,是感性在空间上,悟性在时间上(此刻)一起建立的一个单纯的存在,由于没有理性,便不能从这个存在抽象出一个我的概念出来。

在时间上,理性对过去进行认识,同样得出一个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过去的我,就是指在过去的经历中留下印记的本能的我,即本我,现在的我,就是理性思维加上过去的经验对以后发展规划出的一个理智的我,我称之为智我,智我包含本我与理性,本我只对于悟性,也就是说,空间上那个我,就是本我与智我的统称。是相对于你的我。

既然理性是以感性悟性为基础变化而来,那么,智我便是以本我发展而来的,是理性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希望以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这句话里面的我字,表示空间上的我,指一个存在,科学家指的是智我想要成为的人,只是想要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再比如说:我要成为一个写字写的很好的人。于是天天练习,哪一天,字真的写的很好了,已经把写好字这个技能刻入了本我。那么,本来是智我想要成为的人,便已经成为真实的本我,简单一句话解释,本我与智我的区别,就在于,智我是理性与悟性的总和,是理智的我,有思维能力的我,另一个是完全属于悟性的我,被本能操控的我,即本我,智我与本我是可以单方面转化的,这个转化的过程,便是成长,智我与本我较量的过程,智我对本我进行修改的过程,所表现出的行为在时间上的持续程度,即为意志力。既然变化是叠加覆盖的,后一个状态覆盖了前一个状态,那么,在时间上,属于过去的状态便会慢慢消失,逐渐由后面的状态代替,所以,人是会对过去慢慢遗忘的,我们学习了某个技能,某个品质,某个习惯,如果,没有持续一生的意志力为前提,终究会离自己而去,也就是为什么,我提出超越自我,至死方休的观点,与古人一日三省吾身是一个道理,我们对于改造自己,要有一往无前的大决心,大无畏的精神,让其在命运的形式里贯穿我们的一生。

综上所述,理性必定先要在空间上建立一个我,才能在时间上建立本我与智我,这也是为什么,动物进化出的感要出现在悟之前,先感后悟,而且从存在关系来讲,感知必定要出现在感受之前,对于个体来说,必先产生空间上的我,然后再产生时间上的我,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个体的变化,存在在先,变化随之而来,存在是基础,变化是超越,创新,而新的存在又随变化而来,我们如果以无机界为起点,那无机界在先,后面的变化以无机界为基础,接踵而至。

智我是以本我为前提的,这便对智我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规定,而且属于个体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加局限了个人成就的有限性,要深刻的认识到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真实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两码事,不是绝对能做到的,也就是说,脱离了实际的想象,必然导致失败。所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属于自己的实际,便是认识了自己,便是知了良知,而致良知是智我的理想,如果有一天,智我与本我重合了,便是致了良知了,便是到了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到了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了。

认识本我,就在于观察自身的情绪波动,自身的行为表现,自身的念头。认识智我,就在于观察自己的动机,然而动机不只单属于智我,本我也是会产生动机的,本我的动机就是上面所说的念头,由性格与本能决定,智我的动机,就是指平常所说的决定,通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对人生发展的目标的规定,由理性根据经验决定,而个人的经验是非常有限的,一定要通过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否者,必定是头破血流耽误人生有限的宝贵时间。

至此,已经对知天命在宏观上进行了分析,对知己命也在微观上做了分析,天命是己命的基础,己命是天命的更高形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也对我、本我、智我在空间与时间上,感性、悟性与理性上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把感性悟性理性的产生与实际的存在和变化、空间与时间上划上了连接线,同时把念头、决定在本我与智我上做了区分,这在人类史上,是第一次,然而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发生错误在所难免,这需要全人类的努力,最终形成科学理论,指导人类从脱离实际的欲望中解脱出来,最终达到宁静愉悦的人生最高境界。

而个人命运的本质,没有丝毫玄妙之处,不过是智我与本我的矛盾冲突,本我被规定在实际之上,智我被规定在概念之上,概念与实际发生了脱节,认识与现实发生了脱节,智我与本我发生了脱节,以至于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有快乐,有痛苦,有失望,有满足,等等,也是在上一篇文章开篇就提过的,自己的主观感受过程。为何说快乐总是短暂的?这是因为变化的叠加覆盖性所决定的,之前的快乐,必然要被智我根据之前的经验向上调整一个新的智我导致产生不满足的情绪,这时候的智我,其实不智,真正超然的智我只会有力所能及的想法,不强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考虑问题,坦然接受任何必然的结果,用最恰当的努力,达到最恰当的变化,随遇而安。所以,智我与本我的重合,是超然于一切外物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说,发展智我是改变命运的根本。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前者的我,指空间上的我,后者的我,就是指智我,很多人不去思考,所以,他们的智我很少出现,在社会意识形态里,同样也存在一个大的本我,一个大的智我,智我带动本我的发展,如果智我严重脱离了本我,人民便受磨难。

我们尽最大的可能抽掉物质,抽掉变化,再来深刻的感受一下智我是如何对个体命运进行影响的,引用我一个朋友的比如,假设把两个人同时关入牢中,一个智者,一个愚者,他们在牢里的命运是否一样?一个随遇而安,一个焦躁不安,那命运也是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真正决定自己命运的,还是智我,具备智慧的智我,能做到不受外部环境所影响。而在大部人的眼里,钱才是唯一改变命运法宝,殊不知,钱也要从变化中来,变化又要从实际出发。而钱,只能改变命运的形式,对命运的本质不起影响,高兴与痛苦都会对人体进行伤害,唯有在如实观照中得到的宁静与愉悦才是生命的真谛。也就是常说的随遇而安,虽然肉身作为物质状态在变化之内,在因果之内,而随遇而安的心却始终在变化之外,在因果之外。也就是说,随遇而安的心在命运之外,根本不受命运所左右,也就是佛家说的,不在三界之内。一个人如果能修炼到随遇而安的境界,那就不能说他是改变命运了,而是战胜了命运。

相关文章

  • 四:关于命运的本质

    上一篇文章,从命运的形式上(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经历)分析了由时间与空间的个体化原理,也就是存在的规定性(空间)以及事...

  • 命运的本质

    差点把日更给忘了,我想成年人最难的事情就是难以专注,总是设想的很好,实际行动起来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回想这一天,自...

  • Runtime:OC对象、类、元类的本质

    零、Runtime是什么一、OC对象的本质二、OC类的本质三、OC元类的本质四、Runtime关于对象、类、元类的...

  • 把握命运的本质

    时近年末,各种的总结,各种的反思,今年是我的堪称奇葩的一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我想大家也不会比我的惊险要少多少吧...

  • 人需要主动的活着——谈谈人的本质

    关于人的本质,不同的哲学家也有不同的回答。但是西方人更多的认为,人的本质其实就是理性两个字。 人有必然的命运,由理...

  • 2019-06-06

    它决定了宇宙的最终命运 : 关于暗能量与宇宙膨胀。我认为本质问题在于现代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停滞,人们对于世界本质的认...

  • 2020-07-20【坚持日更 第27/100 天】

    【坚持日更 第27/100 天】 #关于思考# 思考是命运的源泉,是本质。 有人说,思考很简单,每天都在思考,都在...

  • 关于本质的本质思考

    《教父》里面有句话说:"花半秒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那么,为...

  • 命运的本质是什么?

    在过往的大量预测和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八字就是命,预测就是算,所以老百姓把八字预测叫做算命。另外中国民间还有个流行...

  • 关于命运——了凡四训

    有一本书叫《了凡四训》,作者是明代一个叫袁黄的官员,后来改名了凡。 里面第一章,自述自己前半生生平,发生的一切事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关于命运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oy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