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多久没有收到过一封信了?
我说的不是信用卡对账单,不是淘宝商家的感谢信,不是与客户往来的公文、商函,而是来自你某位朋友的,手写的信。
或许有人要笑了: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再遥远的朋友,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以及视频,快速地取得联系,乃至“见面”,何必花那个力气去写什么信,然后还要等上好几天才送到对方手里?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值得。
因为还有人值得你为其闭门谢客,抛掷半晌时光,静静地写一封信;值得你为其暂别粗浅的口语,推开用惯的键盘鼠标,拿起可能已经生疏的纸和笔,字斟句酌,打磨一段别样的文字;值得你为其避开一切现代通讯手段,选择将思念延长,让心田保持干涸,目送邮车带着一纸絮语驶向远方,再花几天的时间等待,等待邮差送来远方的问候:见字如面。
在节奏日趋加快的当今社会,能够收到一封亲笔写就的信,是幸福的;而写出这样一封信,并且把它寄给特定的某个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所以,让我把最开始的问题调整如下:
你多久没有写过一封信了?
2
小学语文课上,老师曾教过我们很多种应用文写作方式,有书信、留言条、海报甚至还有电报。但事实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应用文体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书信尽管没有消失,也被边缘化,处于若有若无之间。
忙碌的你,还记得书信的写作格式吗?
我记得书信的写作格式,但已经记不清最后一封信具体写于什么时候了。不过大约是在中学时期,可能是给同城笔友的回信,可能是给当时暗恋的少女的情书,也可能是当时应学校统一要求,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所谓笔友,其实并不熟悉,往来信件,难表真情,炫才逞能,更像是文字游戏;情书石沉大海,换来一场梦碎;而给母亲的一封信,因为是在学校要求下写的,只能算是完成作业。
如此算来,时至今日,我并没有写过一封像样的信。每念及此,不免怅然。
我酷爱里尔克的名篇《秋日》,诗的第三节尤其令我心醉: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那诗意到醇厚的孤独感自不必说,单单一句“写长长的信”,就让人好生歆羡。信是写给谁的?长长的,都写了哪些内容?这一切我不得而知,因为不知,更添憧憬。
3
有些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一封信可以写得多美。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段并不很长的文字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因为这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选取的一篇古文,当时要求全文背诵,篇名是《与宋元思书》(现多作《与朱元思书》)。我敢打赌,一定有学生即便已熟读成诵,可依然不会意识到,这是作者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
确实,没有俗套的寒暄,没有纵横的议论,没有细密的叙事,甚至没有只字言情,有的只是通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谁能相信这竟是一封信?我已无法想象宋元思拆看这封信时的神情,只是好奇,当年那位信使晓行夜宿,风尘赶路时,可曾意识到,他干瘪的行囊中裹挟的乃是上百里富阳山水?
古人对山川的热爱由来已久,对人情的珍视则源自性灵,两者在他们往来的书信中完美融合,化身为一页页瑰丽的篇章。翻开《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等古文选集,优秀的书信层出叠见。较之其他文体,这些信感情真挚,运笔自然,不施斤斧,而佳句迭出,千载之下,仍足以动人心魂。
4
书信在古代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在西方同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西人更发明了“书信体小说”这一特殊的叙事方式,以书信往来的形式推进故事,视角切近,如人亲见,文辞秀美,如水潺湲。其中杰作,如《少年维特之烦恼》、《新爱洛绮丝》,更是轰动当时,垂范至今。
可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但书信已少有人作,就连当年曾引得无数人如醉如狂的文学经典,在新生代读者面前也难获青眼。
我们不能为此责怪任何人——这就是时代啊!在科技发展,经济繁荣,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绷紧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无暇顾及生活的美好,繁荣的物质文化逐渐麻痹了我们的感官,让我们无法触及灵魂深处的孤独。
从这个角度来看,书信在现代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能帮助我们放慢生活的节奏,审视真实的内心,寻回遗失的美好。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曾以其平缓舒雅的文字带给我无比的感动。尤其是主人公渡边与其他几位女主人公(主要是直子)的来往通信,有效地放慢了故事的节奏,让读者自在地徜徉其间,感受曼妙的青春爱情。这些信本身也很精彩,将日常所见,平素所历,生活所感,娓娓道来,婉转如诗,情真意切,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青春的体悟。
《挪威的森林》出版至今,读者数量怕已破亿,但我想不是所有人都会注意到那些通信吧,心急的读者甚至可能会直接跳过书信,囫囵吞枣地读完这迷人的故事。我多想告诉他们:错过这些书信,也就错过了《挪威的森林》。
5
小说的最后,渡边送别玲子时,玲子对他说:“我喜欢你的信。给直子一把火烧光了,可惜那么好的信。”
渡边答:“信终归不过是信,即使烧了,该留在心里的自然留下;就算保存在那里,留不下来的照样留不下。”
渡边和直子、玲子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而他与绿子的故事还将继续。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他们会走到一起吗?他们会分离吗?他们会互相写信吗?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最后看到的只有渡边在哪也不是的场所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而文字之外的你又在哪里?在呼唤着谁?
你会给谁写信?
Paste_Image.png
网友评论